① 什麼叫互聯網政治啊通過互聯網可以革命嗎

就是通過網路進行政治活動。
不能,現在國家的管理並沒有完全信息化,因此通過互聯網只能進行革命的聯系,宣傳,不能進行正面的革命活動。

② 如何做好互聯網時代的思想政治工作

新媒體時代的思想政治工作

宋俊娥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創新發展,媒介的傳播途徑也在不斷地拓展,以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等移動網路終端為媒介進行信息傳播的平台,包括微博、微信、QQ空間等已經成為新媒體主流,深入到了人們的日常生活中,對人們的行為方式產生了深刻的影響。因此,在新媒體條件下,思想政治工作必須與時俱進,適應新媒體時代的特點改革創新,方能取得好的效果。
傳統媒體時代,我國的思想政治工作主要是通過報紙、廣播、電視等大眾媒體以宣傳講座的形式進行,思想政治工作者擁有絕對的話語權。然而,隨著新聞的商品化、媒體的市場化、網路的資本化、廣播電視網路手機報紙的一體化,傳統的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逐漸顯露出弊端,其中最突出的問題為:一是,媒體與黨和政府互視為對立面。這些媒體往往充斥著大量的迷信、本性、暴力的內容,甚至一些媒體被西方敵對勢力所利用,發表反社會的自由化言論,這些都嚴重影響到了思想政治工作的主旋律。另一方面,某些黨和政府的宣傳和網路管理部門將新媒體視為防範的「相對人」,不僅不積極學習使用新媒體,使之為己所用,反而處處排斥新媒體的使用,這樣使得思想政治工作在決策手段、傳播渠道、亦或是載體運用方面格外老套。二是,在面對涉及意識形態這樣的重大問題和事件上,某些宣傳和網管部門不會借用重大事件發生時,人們對重大意識形態問題的熱關注度,組織黨內的筆桿子和思想家寫出一批有分量的文章和作品,去影響社會和塑造輿論,從而正確維護社會主
義核心價值觀,推動思想政治工作的進步,反而越來越難以發聲,甚至沉默。暴露了新媒體時代我國思想政治工作者的不足,如媒介素養不高、話語能力弱,等等。
實現思想政治工作的創新需要互聯網思維,即在充分理解互聯網對信息傳播路徑、社會話語體系、敘事風格、輿論演化規律等方面帶來的結構性變化的基礎上,思想政治工作者要主動轉變舊思想,積極主動提高自身媒介素養,運用大數據技術完整呈現輿情,正確引導輿論,培養「意見領袖」,掌握話語權。1、積極主動提高自身媒介素養,運用大數據技術完整呈現輿情,從而正確引導輿論。正確引導輿論,能夠有效解決社會上出現的價值觀混亂、社會責任感淡化、現實人際交往冷漠、道德滑坡、依賴虛擬的網路世界等一系列思想問題,提高新媒體時代背景下的思想政治工作水平。2、提高思想政治工作者的話語權,培養本陣營的「意見領袖」。需要建設一支素質精良的新媒體思想政治工作隊伍,比如專職的網路輿情觀察員、高水平的新聞工作者等,形成意見領袖。針對網路上涉及意識形態、反黨反社會的不實言論,及時發聲,澄清真相,避免更多的群眾受誤導,使得黨和政府的公信力受威脅。
新媒體時代的到來,這對於思想政治工作者來說,既帶來了發展機遇,同時也帶來了新的挑戰。新時期的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須認真研究這一時代特徵,研究新情況,適應新環境,創造新方法,不能僅靠灌輸、說教的傳統方式,需要利用新媒體技術為新時代的思想政治工作提供活力與動力。

③ 互聯網存在的弊端政府官員應該如何治理政治題目

內容提要:從激勵的角度講,政府工作效率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政府治理結構的安排與對官員的工作激勵目標是否具有激勵相容性,即治理結構的設計能否有效激勵和約束政府官員們使其自利性行為能體現公共利益目標,而財政分權模式又是影響政府治理結構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本文首先探討了政府官員激勵與治理結構設計的關系,然後重點分析了我國現階段地方財政分權模式如何導致地方政府治理結構產生激勵不相容性,進而扭曲了政府治理機制對地方基層政府行為的激勵。 一、政府職能、官員激勵與治理結構設計 從經濟學的角度講,政府和市場是協調一個國家社會成員經濟利益沖突的兩大基本機制。當由於公共產品、外部性、規模經濟、不完全信息等原因市場不能有效配置資源時,或者由於市場配置資源而導致某種不合意的結果時,如出現宏觀經濟波動、社會分配不公等,政府就有必要對經濟進行干預。作為對市場失敗的彌補,政府的經濟職能主要體現在三方面:(1)宏觀調控職能,即政府運用宏觀經濟政策干預宏觀經濟運行和協調收入分配,以保持經濟穩定和社會均衡發展;(2)公共規制職能,即政府利用發放許可證、限制價格以及制定質量和技術標准等手段對經濟主體的自利行為施加影響,以最大限度地保護公共利益;(3)資源配置職能,即政府按社會成員的需求意願供給私人部門不願提供的公共產品和服務,以滿足社會對非排他性物品的消費需求。 政府履行各種經濟職能所需的成本必須由社會成員以稅收的方式承擔,其直接表現為公共支出。一般而言,公共支出的社會效益取決於一個國家政府的工作效率,而政府的工作效率在很大程度上又取決於政府治理結構。無論是聯邦制國家還是單一制國家,政府制度都具有一個相似的特徵,即都是一個多級次結構(至少包括中心政府和基層政府兩級),但不同國家的政府治理結構則可能存在較大的差異性。高效率的政府治理結構對許多國家尤其是發展中國家而言是一種非常稀缺的資源。政府組織的多級次結構表明其治理結構的內在動力基礎是上級對下級的權威,從而意味著在信息不對稱的情況下政府治理結構效率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治理結構設計給各級政府官員所能提供的工作激勵強度。既然政府組織具有等級結構,那麼政府治理結構設計必然會碰到委託—代理問題,主要表現在:第一,上層官員並不關注效率,而是追求個人控制權收益(privatebenefitofcontrol)最大化。提高政府組織的工作效率並不能直接給各級官員帶來物質回報,同時也不可能通過競爭方式淘汰掉沒有效率的官僚組織,因此,政府組織中的上層官員往往沒有足夠的積極性改善政府治理結構的效率。更糟的是,這些上層官員很可能利用其在公共組織中的權威追求個人控制權收益最大化,如在位消費或培育裙帶關系,從而直接造成政府工作效率損失。 第二,下級官員利用信息優勢虛報下級部門履行職能所需的預算支出藉以謀取部門利益。政府體制中上級官員與下級官員之間是一種委託—代理關系,但上級官員和下級官員關於公共組織的實際運行成本的信息是不對稱的,下級官員能夠把握更多的信息。根據尼斯凱耐(Niskanen,1971)公共組織預算理論,公共組織行為的最大特徵就是最大化公共組織規模,因為官員們的權利、威望以及藉此獲得的控制權收益都是公共組織規模的遞增函數。下級官員在預算談判中會利用自己的信息優勢力求增加本組織或本部門的預算。這種機會主義行為會使公共機構膨脹和公務員數量上升,從而最終導致公共組織效率下降。 第三,政府官員們利用政府幹預經濟的權力從事設租活動,為其以權謀私製造便利。政府幹預的目的在於糾正市場配置資源的弊端,但政府幹預卻極易滋生政府官員的設租行為,即官員背離作為公僕理應承擔的正式職責而以公共權力牟取私利。設租活動不僅會通過利益誘導使私人部門將許多資源用於尋租活動,進而造成整個社會生產性投入降低,而且會破壞市場競爭秩序和扭曲市場資源配置。 假如將政府體制視為基於等級結構的多重委託—代理關系,那麼從激勵理論的角度講,克服政府體制中官員道德風險問題的關鍵在於是否能設計出有效的政府治理結構來激勵和約束官員們的行為使其自利行為基本能體現公共利益目標。然而,不同於私人組織,政府部門中的激勵機制設計卻要面臨政府目標的限制。通常,私人企業的目標是單一的,即利潤最大化。這樣,它就可以將與這一目標緊密相關的可測度變數作為雇員的工作業績來設計各種工作激勵契約,比如企業可以通過計件工資、股權認購、利潤分享以及相對業績評估等補償契約去誘導雇員的自利行為使其符合企業的目標。相形之下,許多政府組織的目標卻是多元的,比如,經濟發展、消費者剩餘、環境污染以及收入再分配等許多因素都會進入政府的目標集。事實上,政府組織目標多元性的根源在於一個社會需要從不同方面對私人組織的利潤動機所造成的資源配置扭曲和分配不公加以糾正來保證社會福利最大化。從理論上講,假如能夠為政府的各種目標尋找到與其相應的可測量的政府工作業績變數,那麼只要按社會利益最大化原則給這些不同業績賦予不同權重,就可以通過貨幣激勵機制誘使政府組織實現社會福利最大化。但現實中極少存在正式的貨幣激勵契約來激勵政府行為。究其原因,主要是因為:首先,要精確測量政府組織中官員們的工作業績往往十分困難。有些政府目標(如經濟增長、就業增加等)是能夠測量的,但有的政府目標(如壟斷規制、社會公正等)則難以測量。其次,可測量政府目標與不可測量政府目標經常會發生沖突。比如,讓一個被規制的自然壟斷行業降低產品價格可能導致該行業所提供的產品或服務的質量水平下降;某地區的工業增長和就業增加可能帶來該地區生態環境的進一步惡化等等。根據霍姆斯特姆和米爾格羅姆(HolmstromandMilgrom,1991)多項任務委託—代理理論,假如通過貨幣補償激勵政府官員去實現可測量的目標,那麼那些不能測量的目標會由於沒有貨幣補償的激勵而得不到重視。最後,行政壟斷會導致難以對政府官員的相對業績做出評估,從而也無法設計出錦標賽式的契約從貨幣補償的角度激勵官員努力工作。 由於通過貨幣補償激勵政府官員努力工作在契約設計上存在著上述困難,提拔制度以及各種監督制度就構成政府體制中最重要的激勵約束機制。在提拔的激勵和監督的約束下,官員們的工作動機不再是眼前直接物質回報,而是未來獲得更多的晉升機會。為了增加未來被提拔的可能性,官員們會通過努力工作去爭取最好的政績,以樹立良好的形象和聲譽。從理論上講,提拔制度要有效發揮其激勵功能還必須滿足兩個條件:其一,政績良好的官員確實能獲得較多的晉升機會。這意味著一方面要求政府權力分配比較分散,從而能夠提供足夠的職位來滿足許多業績良好的官員的晉升需要,另一方面則要求政府體制中存在嚴密的監督制衡機制,從而能有效防止官員晉升中的營私舞弊現象。其二,晉升給官員帶來的個人預期效用要足夠高。官員作為理性人,其對工作努力程度的選擇也必然基於成本—收益分析。只有未來晉升給官員帶來的預期效用(如個人控制權受益、榮譽以及職業成就感等)能夠補償其為建立良好政績所付出的工作努力成本時,官員們才可能選擇較高的工作努力水平。一般而言,上述兩個條件能否得到很好滿足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政府治理結構中各種決策控制權在政府組織內的配置方式。就政府治理而言,決策控制權的配置方式以及其他許多變數,諸如民主監督的有效性、法制健全程度以及政府內部利益集團的分布格局等,都會影響政府治理結構的效率。但對於大多數發展中國家,尤其是那些經濟體制由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型的國家而言,在民主和法制建設相對滯後的情況下,立足於政府決策控制權的重新配置進行政府治理結構改革無疑對於提高本國政府運行效率具有重要意義。 從政府決策控制權配置模式的演進來看,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政府治理結構最引人注目的改革就是中心政府和地方政府的財政分權改革。在計劃經濟時期,地方財政並不具有獨立的自收自支、自求平衡的地位和相應的財政控制權力,因此地方政府沒有積極性從政府治理的角度促進當地企業發展。為了適應市場化改革的需要,針對財權高度統一所造成的弊端,我國從1979年就開始從財政分級包乾的角度探索如何建立有效率的各級政府間的財力分配關系,而到了1994年,則開始在全國全面推進分稅制財政體制。財政分權改革不僅硬化了地方政府軟預算約束,而且給地方政府提供了發展地方經濟的強烈激勵。許多學者研究發現,與俄羅斯以及東歐國家相比,中國的改革之所以比較成功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中國地方政府在地方經濟發展中充當了「扶持之手」的作用,而俄羅斯等國家的地方政府則在地方經濟發展中扮演了「掠奪之手」的角色。假如單純從財政激勵的角度看,地方政府行為的上述差異可歸因於中國與俄羅斯等國財政分權模式的不同。具體講,中國的財政分權改革直接給予了地方政府較大的稅收份額,從而激勵地方政府想方設法發展地方經濟以增加稅基,而俄羅斯等國的財政分權制度幾乎沒有給地方政府留下稅收收益權,結果造成地方政府不是發展私營經濟以擴大稅源,而是通過行政手段對私營經濟「橫征暴斂」。然而,必須看到,自從1994年我國建立起以分稅制為基礎的分級財政體制以來,盡管中心政府與地方政府之間的財權分配已相對規范化,地方政府發展當地經濟的積極性也得到進一步鞏固和提高,但是我國地方財政體制尚存在著較為嚴重的體制性缺陷,在許多方面扭曲了對地方基層政府行為的激勵,從而降低了地方政府治理結構的效率,最終影響了地方經濟的發展。 二、我國現階段地方財政體制的弊端對地方政府治理結構效率的影響 任何一個國家的政府體制都是其財政體制所賴以建立和形成的基礎。政府體制的共同特徵是多級次性,它反映了政府內部實施分工協作的必然要求。為了討論方便,我們將中心政府以下的各級政府統稱為地方政府。從效率的角度講,政府職能不能由一級政府包攬,而應通過各級政府之間的分工協作來共同承擔。 與政府制度的多級次性相適應,政府的財政體制是由中心財政和地方財政組成的多級財政體制。作為一種政府治理工具,多級財政體制實際上是一種財政控制權的配置制度,它要求在合理界定各級政府事權的前提下,按照一定的財政原則,將政府財力在各級政府間進行有效配置,同時通過上級政府對下級政府的轉移支付制度,使得各級政府承擔的政府職能與其可支配財力相適應。一個國家的財政體制不僅要能使各級政府的「事權和財權」相適應,而且還要有助於給各級政府提供工作激勵和行為約束,使政府的自利性行為目標能充分體現社會利益目標。為此,財政體制的設計必須盡可能滿足激勵相容性原則的要求,即各級政府自利地追求個人利益目標或本級政府利益目標的同時恰好最大限度地履行了一國政府理應承擔的職能。 我國的政府體制由中心政府、省級政府、地市級政府、縣級政府以及鄉鎮政府五個級次組成。與五級政府體制相適應,現階段我國的財政體制在五級財政的框架下界定了各級政府的財權和事權范圍。然而,理論界普遍認為,目前的財政體制只是初步理順了中心政府和省級政府之間的財政關系,但沒有在省級以下政府之間確立一個較為合適的責任和財力分配模式,結果導致在省、地市、縣和鄉鎮政府之間,一方面財權過分向上集中,使得基層政府財力十分薄弱,而另一方面事權過分向下集中,造成基層政府承擔事權過重。從政府治理結構的角度看,地方財政體制在機制設計上的失敗不僅在於它引致了縣鄉兩級財政困境,而且還在於它在許多方面與對地方基層政府的工作激勵具有不相容性。下面我們具體分析我國財政體制的弊端如何扭曲了政府治理機制對地方基層政府的工作激勵。 第一,地方財政體制弊端扭曲了政府治理機制對鄉鎮政府的工作激勵。從政府職能上講,鄉鎮政府是直接服務於鄉村並依法對鄉村直接實施管制的一級政權組織。現階段鄉鎮政府所承擔的事權十分繁雜,大體上可區分為經濟治理事權和社會治理事權。根據事權和財權相統一的原則,既然鄉鎮政府承擔了如此眾多的事權,也理應擁有與之相適應的財權。然而在我國地方財政級次中,鄉鎮級財政是最為薄弱的一級財政。1994年的財政分權改革並沒有為地方政府建立起獨立的地方稅體系,目前地方各級政府都沒有構成自己財力基礎的特色稅種,而是共享相同、有限的地方稅源。在這種情況下,上級政府必然首先考慮本級政府的財政利益,往往會利用其所擁有的體制決策權制定出按行政隸屬或行業進行分稅的財力分配模式以便自己能夠佔有大稅種和大稅源,同時也不願意通過轉移支付的形式向下級政府讓渡自己的財力,結果導致地方財政的財力層層向上集中,使鄉鎮政府的事權和財權極不對稱。事權和財權的不對稱刺激鄉鎮政府巧立名目亂收費、亂集資和亂攤派,以擺脫財政困境。顯然,不同於稅,費的種類和規模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鄉鎮政府的斂財意圖,其隨意性很強,而且費收到政府手中之後,其用途很難得到外界的監督和控制。這樣,一旦鄉鎮政府的「亂收費」行為在客觀上具有合理性並被冠以政府的名義,不僅會抑制農戶的正當經營活動,從而降低農戶生產性投入,而且會使鄉鎮政府治理機制滋生許多制度漏洞,進而導致官員個人收益控制權膨脹,最終扭曲對鄉鎮政府的激勵。這表現在,一方面鄉鎮政府財政陷入困境,農村社區公共產品的供給嚴重不足,另一方面鄉鎮政府的機構卻有增無減,而且經常在缺乏嚴密的市場調研和可行性論證的情況下,便通過「亂收費」大搞社會效益很差的「政績工程」。 第二,地方財政體制弊端扭曲了政府治理機制對縣級政府的工作激勵。同鄉鎮政府一樣,縣級政府也是直接為農村居民提供公共服務的基層政權。所不同的是,縣級政府需要在更大的范圍內實施其政府職能。盡管承擔了如此眾多的事權,但由於其在地方財政級次中處於底層,在財力分配上處於不利地位,所以縣級政府財力也十分薄弱。縣級政府所承擔的事權與其可支配財力的高度不對稱不僅直接導致我國縣級行政區內大型公共產品供給嚴重不足,而且還從以下兩方面扭曲了對縣級政府的激勵:(1)縣級政府在實施社會性規制時通過濫用行政權力對企業進行各種形式的收費、罰款和攤派,以補足其履行事權所需的財力。政府濫用行政權力一方面會給企業經營帶來額外的成本,從而削弱企業的市場競爭力。另一方面還會給某些地方官員的抽租行為打開方便之門,即他們能夠非常方便地利用手中的行政規制權力提出某些不利於企業的行政決策作為威脅,迫使企業向之行賄。抽租行為的直接後果是誘導許多人把努力方向轉移到抽租或尋租領域,最終不僅導致公共部門運行效率降低,而且造成私人部門生產性資源投入的減少。(2)縣級政府為了獲得更多的財源或者直接介入競爭性產品生產領域,或者在對企業經營的整體風險狀況沒有把握的情況下便貿然以財政信用的方式支持地方企業的發展。政府介入競爭性產品生產領域顯然違反了公共財政原則,會導致社會經濟資源的低效配置和浪費,而盲目對地方企業投入財政信用資金會導致政府或有負債增加,進而可能使其財政狀況進一步惡化。 第三,地方財政體制弊端扭曲了政府治理機制對地市級政府的工作激勵。在地方政府體制中,地市級政府管轄的范圍既包括中心城市,又包括下屬各縣。相應地,其政府職能應主要體現在促進城市經濟和縣域經濟協調發展,以實現城鄉一體化。由於在地方財政級次的位置僅次於省級政府,所以地市級政府具有較大的財權,能夠將一些好的稅種和稅源集中到本級政府,從而能夠在地方財政體制所安排的財力分配模式下獲取較多的財政收入。從政府治理的角度講,充足的財力應該有利於地市級政府在整個轄區內調控經濟運行,從而更好的完成其職能。然而,事實卻恰恰相反,絕大多數地市級政府通過財力分配權將資金集中後,更多地用於支持中心城市的發展,而不是促進縣域經濟的發展,結果反而加大城鄉之間的分割和矛盾。之所以會產生這種激勵扭曲,是因為地方財政體制中對地市級政府事權的界定與地市級政府官員的利益目標具有不相容性。具體講,盡管從資金使用的邊際社會效益上看,在縣域經濟發展中增加一單位資金所創造的社會收益可能遠遠高於在城市經濟發展中投入一單位資金所增加的社會效益,但是從地市級政府官員的利益角度看,投資於縣域所帶來的個人效用要低於投資於城市所增加的個人效用,因為在城市建立的政績往往輕易被觀察到,而在縣域建立的政績不易被觀察到。這樣,地市級政府在財政預算決策中往往是重「市」輕「縣」,以追求最優的政績效應。 綜合以上分析可見,我國地方財政體制的弊端已成為影響地方政府治理結構效率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因此地方政府改革的一個中心環節應該是地方財政體制改革。

④ 如何運用互聯網加強企業思想政治工作

  1. 要高度重視網路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尤其是企業領導要在這項工作中擔負起應盡的責任,起到主導作用。企業領導幹部要迅速轉變觀念,要明白網路在現在社會發展中的重要地位,明白網路巨大的文化價值、商業價值、經濟價值、科學價值、社會價值;要自覺地接觸而不是疏遠,自覺地參與而不是排斥。

  2. 要建好隊伍,強化思想政治工作者自身的網路技術培訓。提高企業思想政治工作者運用網路技術的水平,組織他們不斷地學習新知識,充實其文化底蘊,刻苦鑽研和廣泛應用以互聯網為代表的信息高科技,全面了解互聯網給思想政治工作帶來的新挑戰,提高運用網路技術的水平,利用高科技的信息手段,推動企業思想政治工作創新發展,從而造就一支網路技術好、政治素質強的企業政工幹部隊伍。

  3. 創新手段,促進企業思想政治工作的全面提升。要利用互聯網快捷、生動、開放、交互等特點,按照新時期企業思想政治工作的規律性,把傳統的思想政治工作與現代的網路管理有機結合,為企業思想政治工作注入網路建設的新內涵,廣泛運用新技術,通過調查研究,了解職工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以及思想動態;在網路上建立BBS,定期開展理想信念、社會道德與實踐的研討、交流;開設政治經濟、人文科技、文明道德等大批量主流板塊,用行政、法律等手段加強對網路信息的管理,從源頭上控制網路帶來的欺騙性和危害性。

⑤ 為什麼要高度重視互聯網的政治功能

控制言論與信息傳播。

⑥ 政府出台治理規范互聯網政策嗎

會的,慢慢會更完善,對正規平台有很大的幫助

⑦ 互聯網政治的含義利用價值長遠利弊

你沒發現很多青少年是看美國大片、日本動漫長大的么,這對中國未來的沖擊巨大的,這意味著中國人的思想是別國組裝的,長期以往,你還認同什麼抗日戰爭,因為你覺得日本人是素質很好,很有禮貌,就根本不會對日本反感,代替的是認同。這就是日本所期望的,當然從根本上就維護了日本的利益。美國和平演變,不管怎樣的借口,都基礎與本國利益,所以文化也是強國的重要戰略,也是重要的防禦策略,更是主動策略。

⑧ 政治,如何正確使用互聯網

1、正確認識網路這把「雙刃劍」,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網路作為一個載體,衍生出了多種信息傳遞的方式。通過網路接觸到前所未有的廣闊的空間,能更加有效和廣泛地獲取信息、學習知識、交流情感和了解社會。在它積極作用的背後,網路空間又以令人眩暈的色彩誘惑著人們,使得部分人陷入到迷失自我的陷阱中。因此我們需要在大量的信息中找到精華,所謂精華就是自己所需要的信息,能對自己有幫助的資源。那麼我們首先要做的就是根據自己的需要,有目的地進行閱讀。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我們不能將有限的精力耗費在無用功上。
2、調整心態,提高抵制誘惑的能力
網路只是一個工具,我們可以通過上網看新聞來了解天下大事,還可以通過網上的比賽來擴充自己的知識,或者上一些學習網站來輔助自己的學習。上網的目的是調節心態。在網路上找個知心的朋友談談,心情可以變得輕松。要提高自身的素質與自控力。讓自己做網路的主人,讓網路成為自己手中有用的工具。
3、利用好網路虛擬交流平台
網路還是個交流的平台,藉此平台,認識了現實生活中完全不可能遇到的人,擴大了自己的交際范圍。如果你有煩心事憋在心裡,可以找網路上的朋友傾訴,沒有在現實生活中的顧慮;通過這個平台我們還可以找到許多朋友共同進步。
4、合理安排上網時間,正確對待網路娛樂資源
勞逸結合,適度娛樂能緩解生活中的壓力。而過度沉溺於網路娛樂資源(如網路游戲、在線聊天等)不僅會浪費時間,而且會影響正常的工作與學習。只有正確對待網路娛樂資源才能真正地從網路上獲取輕松,因網路而受益。
網路已成為新時代的每個人都不可離開的夥伴,保持戒備心,提高自製力和判斷力,才能把網路的作用發揮到最大,使網路成為我們最得力的助手。

⑨ 如何利用互聯網 政治使公民和政府形成社會治理合力

矛 政府工作人員對基層和平民漠不關心......
盾 每天要關注民情,還要下基層很煩.....
辯論題為什麼會有矛盾?

⑩ 互聯網對政治社會的發展有哪些推動作用

不斷促進政治社會的民主化進程。輿論自由也是一種民主的體現。
這樣一來,民主化的不斷進步也會推動政治決策的科學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