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人力資源管理,是個啥

今年的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將「互聯網+」的概念提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
那麼,什麼是「互聯網+」?「互聯網+」戰略是全國人大代表、騰訊董事會大大兼CEO馬化騰今年向人大提出的四個建議之一,馬化騰解釋說,「互聯網+」戰略就是利用互聯網的平台,利用信息通信技術,把互聯網和包括傳統行業在內的各行各業結合起來,在新的領域創造一種新的生態。
人力資源管理是否也能夠被「互聯網+」嗎?答案當然是肯定的。首先我們先來看一下,2015年的人力資源管理趨勢。
2015年,中國的人力資源管理趨勢將呈現哪些變化?
合益集團大中華區副總裁梁星暉道出了關鍵的一點變化:人力資源管理需要將人置於戰略之上。人比戰略重要,把人塑造對,戰略就會更好。
對於HR從業者來說,首先,HR需要改變傳統思維,將工作核心由關注崗位轉到關心人,去觸發、激勵、組織人;其次,要成為更好的業務夥伴,了解公司的業務需求及發展,並從公司高層的角度進行思考。從而預見問題並提前行動;再次,HR部門需要成為積極主動的內部催化師,對人員進行培養及提升,建立情感統領性,解決內部沖突、阻力,幫助組織內的小微群體成長。
人力資源管理與互聯網思維匹配嗎?
如今,各行各業都在談互聯網精神,大家都在學習如何把自己變成「互聯網公司」。互聯網思維的主要特點:在企業的內部和外部更多地激發人,產生更多的信息、動力及效率,鼓勵員工抓住可能的機會,看重員工對自我價值的挖掘,因此會出現更多有活力的小微組織,比如:海爾的創客實踐。
此時,人際之間的社交、溝通、情感交流更為重要。並且,工作開展不再限於崗位要求,而是基於每個人的能力去打造有戰鬥力、凝聚力、有奮斗精神的團隊。
以前,人力資源管理的手段主要是KPI考核之類的規范性管理,所謂的規模化戰略就是控制,而這些都出於對員工的不信任。但隨著組織的變革,員工掌握著核心的知識和技能,同時佔有一定的生產資料,所以對員工的管控越來越難。
因此,公司不能封閉自己,而要讓員工進入企業這個大平台,大家一起成長。這將是一個高明的放棄,通過放棄來實現更大的影響,讓員工有額外的成長、額外的付出,從而實現個人和企業的共同成長。
HR管理進入「第三階段」
人力資源已經隨著時代的發展,走過了三個階段。梁星暉認為這三個階段為:
第一階段,是基於崗位的,通過績效來進行的管理。以崗位為管理的單位,人成為了第二管理單元。人的興趣是被壓制的。人與人之間溝通不暢,緊張,容易沉澱一些不健康的因素。
第二階段,是圍繞戰略進行的,關注到了戰略的發展,卻沒有關注到人性的發展。人隨戰略變動時,由於沒有統一心態,感到被折騰、被壓迫、被裁剪,很難發揮員工的主觀能動性。
第三階段,是從人性角度出發的,關注人性、人的內心,關注人如何成為一個可再生資源,重視人的可塑性。
2015年,我們應該進入這個階段了。
這就要求每個領導都是人力資源的管理者。一方面通過做好自己的事情,完成自我的成長,實現自身的價值;另一方面,要從關注自己轉變到關注到每一個員工。
如何升級為「互聯網+人力資源管理」?
互聯網的最核心特徵之一是「去中介化」或信息溝通渠道的扁平化,如何打破層級的匯報關系,形成內部社交的互動協同關系,是人才管理者需要思考和創新的地方。包括社交招聘、分享式學習、職場情商、績效與目標管理、人才盤點與繼任計劃等,這些都是新課題。
情感的互動管理。我們說如今的人力資源要從人性的角度出發,我們可以利用互聯網的雙向互動功能來提高員工情感互動性性。員工情感是通過不斷的互動產生的。應用內部員工管理系統,不僅完成日常的工作管理任務,也可以將員工的職場情商管理加入其中,對於團隊工作都有潛移默化的作用。
管理方式的人性化。一方面,我們通過相對娛樂和輕松的方式,讓人力資源管理體系以更為人性化的方式深入人心。另一方面,通過互聯網管理系統,公司和員工可以做到頻繁互動,彼此受益,合作共贏。
互聯網實現持續性成長。組織學習的方式正越來越多元化,對企業來說,人才培養沒有完美的、一招致勝的方式。以課堂培訓為例,在課堂上僅能吸取10%左右的內容,需要和導師有效溝通之後得到20%,然而剩下的70%要在解決問題和自我成長中獲得。那麼我們就需要藉助互聯網扁平化信息傳播與互動的特點,來獲取這70%的持續性成長。
總之,所謂「互聯網+人力資源管理」,最重要的是要充分理解和發揮互聯網的平台功能,而不是簡單的將一個聯網的軟體當作一個工具交給客戶。只有建立良好的互聯網交互體系,才能將人力資源管理融入到互聯網中,讓互聯網在人力資源管理中發揮最大的作用。

② 有哪些互聯網的人力資源服務

有很多這樣的平台哦,其中泛員網就是一個,提供全國入離職管理、人事檔案管理、員工人事管理服務、全國社保管理服務、薪酬計算、薪酬發放等。

③ 互聯網時代怎樣做好個人力資源

就我的經驗來看,人力資源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一個團隊整體來做。因為各模塊是緊密聯系的,一個人是踢不好球的,同樣,一個人是做不好人力資源的

④ 在互聯網 的時代,人力資源面臨的挑戰有哪些

一、人才供應鏈打造與人才防護鏈構建的挑戰
在產業互聯網時代,選人比培養人更重要。既要打造人才供應鏈,找到最聰明、最能乾的人,又要構築人才被挖角的防火牆(人才防護鏈)。
1、人才供應鏈打造的挑戰
招募部門專家化。傳統企業積極應用互聯網技術進行轉型升級、經營改造,最稀缺的人才是領軍的經營人才及互聯網技術研發人才,企業如何去搜索並識別那些最聰明、最能幹、最有興趣的人,是人才招募部門面臨的核心命題。這對人才招募部門選人的能力、選人的技術、選人的標准提出了新的要求。現在很多企業招募是全球人才招募,人力資源部門本身的專家化水平也是巨大挑戰。
跨界人才思維。過去用人才可能是基於行業、基於企業自身特點,到了產業互聯網時代,是實體經濟人才與虛擬經濟人才的相互交融,企業要生產滿足消費者需求的好產品,需要不同領域的頂尖人才參與,用人需要跨界思維。比如華為手機在歐洲的設計部門,請了不少歷史學家、美學家、音樂家、設計專家,完全是跨界的人才組合。
粉絲人力資本。一個企業要將各方面所需要的人才都招到並擁有,不現實也難以實現,但可以通過積累粉絲人力資本,在企業的粉絲、產品的粉絲中尋找到能夠為我們提供產品創新、創意的人才,構建特殊的粉絲人力資本社群,使得人力資本不僅僅限於企業內部,更要能夠充分利用到全球的人力資本。某種意義上,員工就是客戶,客戶就是員工。產品的迭代創新需要粉絲客戶參與,人力資本需要拓展到客戶,在客戶中尋找能粉絲,在與粉絲的互動的過程中逼近消費者真正的需求。
人才潛能二次開發。再就是,基於互聯網轉型以及產業轉型,需要對人才必須進行轉型與能力提升。這包括對存量人力資源的潛能開發、能力轉型與新領導力的發展,以及對增量人才進行二次開發和評估。比如一個互聯網技術人才到了傳統企業,不是簡單地讓他去做電商,或者讓他簡單地去做互聯網的技術,實際上要對他的能力進行二次開發,更好地適應企業的要求。
2、人才防護鏈構築的挑戰
傳統經濟、實體經濟與虛擬經濟在相互融合的過程中,企業必然面臨著人才的競爭,企業如何來構築人才被挖角的防火牆是另一重挑戰。要留住高素質的人力資本,要留住那些特殊的人力資本,僅僅是簡單用工資已不能湊效,需要用期權、金手銬留人,包括建立共同投資基金、開發人力資源流動趨勢模型、同業競止以及簽訂一些互不挖角協議等等舉措去避免人才流失。企業不僅要全球挖人,還要防止人才被挖。
二、新思維模式與文化融合的挑戰
產業互聯網時代,企業所面臨的最大問題,是互聯網專業人才與傳統產業人才的文化沖突與融合。如何提升空降人才的存活率,如何提升互聯網技術人才在傳統企業里的成功率?
1、思維模式上作出根本性改變
首先,是人力資本價值思維方式。傳統企業人力資本成本低,而互聯網人才普遍高薪,空降的互聯網人才跟傳統人才待遇差異非常大,如何來平衡地面部隊跟空降部隊兩者之間的待遇差異,是不得不面臨的問題。
其次,互聯網時代強調客戶價值優先、得先燒錢。傳統企業家關注成本對錢的投入要看的見摸的著,投入就希望短期能看到實際效果,但我們知道互聯網的投入是先大量燒錢,這讓那些一直處於「投入就得看到回報」思維下的傳統企業家心裡沒底。
再次,互聯網人才的個性尊重與授權。在傳統產業里,強調員工服從、標准化作業,而互聯網人才習慣了個性尊重、有效授權。在傳統產業的氛圍之中,如何有效激發互聯網人才的創新、實現客戶價值,我們不得不去思考。這還涉及到新溝通與領導方式,傳統產業的企業家要學會與互聯網人才進行積極有效溝通,這是一個難題。
最後,是低容錯率與高容錯率的矛盾。傳統產業很多東西都是標准化的,是不允許出錯的,但是互聯網時代,需要允許他們犯錯,在迭代創新中不斷逼近目標,是一個不斷試錯的過程。
2、不斷優化人才生存土壤
首先是文化上的開放包容。傳統企業向互聯網企業融合過程中,首當其沖的是進行企業文化的變革與整合,優化人才的生態環境。
其次,要幫助互聯網人才找到價值創造點。這是互聯網人才在傳統產業存活的關鍵。企業要幫助互聯網人才理解傳統產業,讓人才找到自己的價值創造點。互聯網技術真正應用到傳統產業,是以互聯網思維、互聯網技術去改造企業的運營,改造企業組織,改造供應鏈、價值鏈,這比在傳統電商時代對互聯網的技術與互聯網人才的要求更高。到傳統產業的互聯網人才不應該二流三流,應該是超一流人才。
再次,高管團隊的新領導力發展。最近,我碰的幾家企業都面臨著這個問題,引進的人才和高管團隊沒法進行溝通,面臨著基於互聯網思維,如何來對傳統產業企業家與高管團隊進行新領導力的發展提升。
最後,要習慣人力資本價值主導。必須接受這個現實,互聯網組織里是人力資本價值主導,而傳統產業里是貨幣資本主導,所以在傳統產業跟互聯網產業的融合過程中,傳統產業也要逐漸習慣人力資本的價值主導,讓人力資本有更大的企業決策的話語權。
3、賦予人力資源管理新職能
我們需要去創新工作環境,創新人才的評價與激勵方式,傳統產業的評價機制、評價方式已經不適用評價新型的創新性的人才,包括需要去創新人才的培養機制,實現跨界人力資源管理。
三、角色、定位、職能轉型與新能力的挑戰
轉型不是一蹴而就,不可能說改造就能輕而易舉實現,我們從理念、觀念、技術、業務體系的創新上,都需要進行系統的變革。
1、面臨新角色的轉換與新定位
在產業互聯網時代,人力資源部門到底扮演什麼角色,如何重新定位,如何職能轉型與能力提升,這些都是傳統企業人力資源管理新的課題。從整個人力資源管理的發展大趨勢來看,人力資源管理正逐漸走向戰略與業務夥伴角色,走向專家中心與共享中心定位。
2、新趨勢:人力資源管理平台化(三支柱模型)
目前國內的一些優秀企業,像華為、騰訊,都開始推行三支柱模型,按照三支柱模型賦予人力資源管理新職能。
三支柱模型把人力資源管理分成三個部門,一個是人力資源專家中心(COE),像現在華為專門有全球COE中心,COE中心包括戰略參與、流程優化、制度制訂、確定標准、文化培養。第二個是人力資源共享平台部(SSC),負責招聘管理、培訓管理、薪酬管理、績效管理等。像騰訊已經不再叫它人力資源平台部了,叫SDC,叫共享交付中心,以下面各個分子公司,各個業務單元需要共享的一些人力資源的服務全部放到平台部來進行。第三個是人力資源業務夥伴(HRBP),主要負責人力資源政策落定、制度落定、了解各個業務系統的需求,為各個業務系統提供業務支撐,它是一個派出機構,提供人力資源的個性化的解決方案。所有這些變化,意味著人力資源的組織結構發生了革命性的變革。
3、多數傳統企業難以滿足三支柱模型的條件
第一,專家型人才稀缺。三支柱模型構建是基於客戶的流程化組織,人力資源管理的戰略層次與業務驅動。其應用適合於人才高度密集、人力資源管理水平高的企業,而中國絕大多數企業連人力資源的專業職能都沒有建立。你要搞人力資源專家中心,企業內部就要建立起專家權威,讓專家在重大政策制訂、公司決策上有投票權。我們很多企業人力資源部門地位本身就很低,根本沒法參與企業決策,所設計出來的政策制度通常也得不到高層的認可,另外專家型人才本身就很稀缺,所以,專家中心形同虛設。
第二,基於大數據人力資源管理的基礎薄弱。建立人力資源平台共享服務中心是大數據人力資源管理,平台需要實現人力資源的信息化、集約化、模塊化、標准化和流程權威。我們很多集團公司,連多少員工、員工基礎信息都沒有,更談不上什麼大數據。但作為發展趨勢來講,未來人力資源要提高效率,還是要走上平台化、共享化之路。
第三,HRBP專業能力短缺。目前的現狀是,HRBP基本上都是一些沒有經過人力資源專業訓練的業務人員在做,沒有系統學過人力資源專業知識,沒有系統的理論和技術框架體系,導致HRBP沒有專業的自信,也使得HRBP真正派到各個業務系統的時候,發揮不了作用。像華為、騰訊都面臨這個問題,就更別說國內其它企業了。
4、三大系統面臨協同與閉環運營的巨大挑戰
很多企業上了三支柱模型以後,依然面臨著三個部門之間的協同、閉合循環運營的困境。
三支柱模型的核心是基於客戶價值,真正把人才當成客戶為他們提供的共享交互服務,上要對接戰略,為公司戰略服務,下要員工服務,為業務經理服務。企業整個流程體系,必須基於內部客戶關系來構建人力資源的業務流程,而我們現在很多企業的業務流程,根本不是基於客戶價值來構建人力資源的業務流程體系,使得三大系統之間不能實現有效協同與閉環運營。
此外,三個大系統建立起來以後,專家中心、平台中心、HRBP的價值創造點分別在哪?很多企業根本沒有找到。首先,作為專家中心,它價值創造點是戰略性人力資源產品研發,跨團隊疑難問題的會診,研究公司戰略,基於戰略、基於外部環境的變化,制訂人力資源的政策。比如針對各個下屬公司,針對人力資源的各種疑難雜症,專家中心能否有能力解決。其次,作為共享服務平台中心,基於大數據的人力資源產品服務能否滿足,一要幫助提高效能,二要為各個業務系統提供模塊化、標准化的產品服務支持。最後,作為HRBP,則是個性化的人力資源業務解決方案的提供,這些解決方案考驗著HRBP的專業能力。
所以,三個部門共同都是基於戰略和客戶價值來實現有效的協同,過去是選用育留出,現在是基於三個支柱之間的協同。因此,我們在流程上、在管理機制上、運行體制上都要發生巨大變化。
5、理念、觀念、技術、業務體系的系統革新
進入產業互聯網時代,我們的HR部門越發趨向網路化、模塊化,人力資源管理的工作方式也發生變化,走向項目管理,而不再是職能化的人力資源管理。在騰訊和華為,現在都是項目小組制,組織內部圍繞客戶需求,圍繞公司戰略,需要開發什麼樣的產品,要進行什麼樣的人力資源管理職能活動,都通過項目小組來進行。項目小組成員,有來自COE中心,有來自HRBP中心,有來自共享服務中心,有來自其它業務部門,項目化運作打破了人力資源職能邊界牆,組織項目任務小組與業務部門融為一體,人力資源管理呈現的是項目式管理模式與分布式的網路結構。
包括績效考核也要發生變化了。我稱之為復合式績效。這里既有崗位績效,又有項目績效。
所有這些對我們人力資源管理傳統職能,以及人力資源管理的運行方式、組織方式都提出了全新的挑戰。總而言之,三支柱模型是順應產業互聯網時代的一個必然的人力資源職能轉型的發展方向,轉型不是一蹴而就,不可能說改造就能輕而易舉實現,我們從理念、觀念、技術、業務體系的創新上,都需要進行系統的變革。
四、人力資本價值管理的挑戰
人力資本價值優先的時代,核心問題還是要人力資本進行有效價值管理。無論時代怎麼變,還是得回歸經典的人力資源價值管理三要素:價值創造、價值評價,和價值分配。
1、人力資本分享權和決策權不斷增長
進入產業互聯網時代,人力資本成了企業價值創造的主導要素,這樣的前提下,人力資本必然要擁有兩個權利,一個是剩餘價值分配權,一個是決策話語權。
在傳統經濟條件下,貨幣資本佔主導地位,剩餘價值分配貨幣資本說了算,佔了70%、80%。進入人力資本價值時代,情況發生了變化,人力資本不甘心只分20%,想要分到50%、60%,這就面臨著到底該如何給人力資本進行定價,人力資本在整個企業價值創造之中,分配比例該如何確定。這是人力資本價值分配面臨的新問題。
人力資本成為價值創造主導要素後,就會要求更大的企業決策權、企業話語權。陌陌的創始人唐岩,公司上市前股權是39.8%,決策權也是39.8%,但是美國上市IPO以後,股權被稀釋到26.3%,但是話語權卻提高到了78%,也就是說在董事會的投票權提高到78%,這意味著什麼?人力資本比貨幣資本有更大的決策話語權。過去叫同股同權,現在是同股不同權,人力資本不僅參與企業利潤分享,同時還要比貨幣資本更大的話語權。因此,話語權的界定的對企業提出了新挑戰,尤其是在傳統企業中,貨幣資本仍然占據主導地位的前提下,如何解決人力資本定價、定權是一個全新的課題。
2、人力資本對貨幣資本的侵犯
許多企業都在引進人力資本合夥制度,人力資本有了更多的利益分享,更大的話語空間。過去是資本對勞動的剝削關系,現在我們逐步發現人力資本反過來又在侵犯貨幣資本的利益,尤其是現在很多上市公司,由於內部人控制,很多上市公司隨意侵犯中小股東的利益。過去我們研究的貨幣資本怎麼剝削人力資本,現在又要研究人力資本怎麼剝削貨幣資本。
如何實現貨幣資本與人力資本的價值平衡,是現在人力資源管理需要深層次研究的問題。過去叫資本強勢,現在是人力資本由於內部信息控制,導致人力資本侵犯貨幣資本的利益,甚至出現人力資本權利被無限放大。這也是值得關注的問題。
3、人才定價模式的探索難題
產業互聯網時代,出現了很多新概念,像人才眾籌、人才IPO、人才投行等等,因此,在人才定價模式上,面臨著大量的創新和嘗試。
4、價值管理新論
所以,當進入人力資本價值優先的時代,核心問題還是要人力資本進行有效價值管理。我認為,無論時代怎麼變,還是得回歸經典的人力資源價值管理三要素:價值創造、價值評價,和價值分配。我這里給大家分享我最近總結提煉的「價值管理六大法則」。
價值管理六大法則
誰來定義價值:不會是企業自己,而是客戶。
誰能創造價值:不僅是企業家和高管,互聯網時代人人都是價值創造者。
如何創造價值:業務模式創新與組織模式創新,激活人力資本的價值創造。
如何高效創造價值:由單打獨斗的個人英雄到共享與協同,人力資本與貨幣資本實現「共創、共治、共享」。
如何評價價值:計量化與全面認可評價。
如何分配價值:相關利益平衡與分享,分享是最好的控制。既要防止貨幣資本侵犯人力資本的利益,又要防止人力資本侵犯貨幣資本的利益,分享是一切矛盾解決的最終的鑰匙。
五、去中心化、自組織、創客化對基於能力的任職資格的挑戰
「互聯網+」以後,尤其產業互聯網以後,企業組織模式都發生了變化,新的組織模式是去中心化、自組織、創客化,因此,對基於能力的任職資格提出全新挑戰。
1、任職資格標準的挑戰:後天看明天
過去,我們在構建任職資格標準的時候,是站在昨天看明天,各種人力資源任職資格標準的設計,依據優秀績效總結最優實踐,形成任職資格體系。基於過去的成功來看明天,來為明天選拔人才。
而在產業互聯網時代,我們則需要的思維是站在後天看明天。任職資格標准需要有超前性,需要基於未來,要基於企業戰略演繹、文化演繹,不再僅僅是成功關鍵事件提煉。
2、任職資格與項目制組織的矛盾
互聯網時代,人才無法清晰描述職業發展通道。傳統的職能式組織結構中,人的職業生涯是可以非常清晰的規劃出來。但是以項目為核心的組織結構,像在小米,連職位都沒有,人人都是工程師職位,這就面臨著傳統的任職資格等級制度在互聯網時代面臨挑戰,傳統企業轉型時到底還要不要繼續堅持搞任職資格。
還比如過去的任職資格很多是基於能力發展通道,是基於崗位,但是現在人可能三分之一的時間在崗位,三分之二的時間在各個項目。今天在這個項目組,明天在那個項目組,對任職資格本身來講,如何來建立復合式人才標準的任職資格,打造新的成長鏈成了巨大難題。
過去,我們崗位對人的要求有系列標准動作。現在更多是自選動作,沒法預先沒法確定,這也是職責設計所面臨的挑戰。
3、職業發展通道與員工創客化的矛盾
互聯網時代,很多企業沒有中心,去中心化、員工創客化,員工有一個創意,公司認為好,就可以給你一個項目,做得好,可以發展一個公司,最後員工變成了老闆。這種創客模式與傳統的職業發展通道相矛盾,完全顛覆舊有的任職資格體系。
而任職資格仍然是人力資源管理的基礎工作,需要賦予新的含義,需要創新任職資格的內容,要創新任職資格的方法,以及創新在網路化、項目化組織之中,任職資格的運行基礎。
六、員工滿意度、敬業度的挑戰
新理念:基於回報的需求滿足。既要基於貢獻給回報也要多方滿足員工需求。建立共創、共治、共贏的文化,打造員工服務鏈與服務價值體驗等。
1、基於回報的需求滿足
傳統企業現在面臨很大問題,是如何提高員工滿意度與敬業度的問題。薪酬的設計是基於回報還是員工需求的滿足?這個問題看上去很簡單,但涉及到整個人力資源薪酬體系的重新構建。事實上,在理論上已經出現了爭紛。
在華為,這點是非常明確,薪酬是一種回報,不是一種需求的滿足。但在互聯網企業,是基於員工的需求滿足來開發人力資源產品服務。
因此傳統企業現在做薪酬的設計面臨兩難,是員工為企業做出貢獻才給你回報?還是先去滿足員工需求,再要求員工為企業做貢獻?不可迴避的事實是,現在很多企業人力資源完全是基於如何先去滿足員工需求,提高員工對人力資源產品服務的價值體驗。客觀來說,企業人工成本肯定是大幅往上漲。
同時也不可忽視的是,最有名的世界級企業是惠普,還有諾基亞,這些企業一味基於員工需求來構建人力資源體系,導致過渡福利化,人工成本居高不下,結果他們倒了。
所以,我現在提出的理念是,基於回報的需求滿足,既要基於貢獻給回報也要多方滿足員工需求。像建立共創、共治、共贏的文化,打造員工服務鏈與服務價值體驗等等。
2、全面認可激勵
另外一個重要舉措是,對員工全面認可激勵。對組織的價值貢獻及工作努力,及時給予特別關注、認可或獎賞,從激勵員工開發潛能、創造高績效,提升員工滿意度、敬業度。像員工只要做出有利於公司、有利於客戶價值、有利於自我成長的事,都給予肯定或獎勵,認可的內容包括:績效認可、員工發展認可、管理改進認可、文化認可、員工關愛認可、合作認可、客戶認可等等。包括利用移動互聯網隨時在手機上進行評價認可、微認可。
七、創新人才激活的挑戰
如何解決活力衰退、持續激活的問題,如何創新持續激活的人力資源機制與制度是核心關鍵。
互聯網時代,還有一個挑戰是創新人才如何持續激活的問題。資本市場造就大批富翁員工,當這些員工富裕起來,企業靠什麼去持續激勵他們?
互聯網企業強調小資、追求工作生活平衡,傳統企業強調狼性,互聯網人才跟傳統企業一結合,狼性跟小資之間如何實現有效協調?比如互聯網企業一杯咖啡實現有效溝通,傳統企業就認為咖啡、茶點是成本。
現在做企業更需要尊重人性、洞悉人性,但最終要回歸到以價值創造為本。可以強調小資,更要引入競爭淘汰機制。我認為競爭淘汰機制是持續激活企業一個永恆的人力資源管理的真理。
企業經常會稱,要讓員工幸福,要讓員工體驗價值,關鍵讓誰幸福,讓誰有體驗價值。如果這個企業讓懶人、庸人、不創造價值的人都幸福了,這個企業離死亡就不遠了。
八、人力資源效能的全面挑戰
最後一個挑戰,是互聯網時代最終還是會回歸到人力資源效能的管理,如何基於大數據優化人力資源的共享服務,如何提升人才的價值創造力和戰鬥力,如何開發人力資源效能評估體系,這都是我們現在人力資源管理面臨的全新挑戰。時間關系就不展開。

⑤ 互聯網有哪些能幫助人力資源公司的平台

推薦歡雀人事系統,它提供一站式人力資源服務,整合了員工管理、排班考勤、招聘管理、薪酬管理等多個模塊,從招聘到離職全生命周期管理一鍵掌握。

⑥ 經常看到互聯網公司進行IT人力外包,進行IT人力外包隊企業有什麼好處

不需要養一幫IT人員,節省開資。更專注於自己的業務,更快、更好提升自己的業務。

⑦ 互聯網公司HR是什麼意思什麼職位

hr網路
簡介:MBA、EMBA及CEO必讀12篇等現代管理學及管理類暢銷書將戴維·尤里奇(Dave Ulrich)奉為人力資源專管理的開創者,並認為是他最屬早提出了HR-「人力資源」這一概念。在此之前,人力資源被叫做「人事管理」(human management)。烏爾里克認為,唯一剩下的有競爭力的武器就是組織,因為那些傳統的競爭要素,如成本、技術、分銷、製造以及產品特性,或早或晚都能被復制,它們無法保證你就是贏家。 HR-Human Resource人力資源,目標是讓企業HR更好地進行人力資源的發展和規劃。系統重點是實現人力資源部門在員工素質管理、薪酬管理、績效考核等方面的需求。

⑧ 互聯網行業的人力資源管理有什麼特點

人力資源管理的定義是什麼呢,很多人雖然了解人力資源管理這個職業,可是對什麼是人力資源管理並沒有一個正確的認識。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三才對人力資源管理概念的介紹吧,看看究竟什麼是人力資源管理吧。

什麼是人力資源管理?三才
告訴我們,宏觀意義上的人力資源管理是指政府對社會人力資源的開發和管理過程。我們通常所說的人力資源管理涉及的是微觀的,即企業的人力資源管理,是指企業內部對人的管理。
長期以來,人力資源管理一直試圖解決人事管理、人際關系和工業關系所未能解決的一個問題,即組織應該如何來管理人以使組織的績效和個人的滿意度達到最大化。人作為組織中一個有價值的資源.這種觀點已經被許多從事人事管理、人際關系和工業關系研究的學者所接受。但是.學者們都從各自研究的領域解釋人力資派管理,結果人力資源管理的定義反而變得模枷不清,難以形成一個為大多數人所接受的定義。
那麼,究竟什麼是人力資源管理呢?人力資源管理是指為實現組織的戰略目標,組織利用現代科學技術和管理理論,通過不斷地獲得人力資源,對所獲得的人力資源進行整合、調控及開發,並給予他們報償從而有效地利用人力資源。
看完了上述三才培訓機構有關人力資源管理的概念之後,想必我們對什麼是人力資源管理有了一個全面而科學的認識了吧。如果我們有報考人力資源管理師的想法,建議我們選擇一家正規的人力資源師培訓機構去參加正規的培訓與學習,才是順利拿證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