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的革命创新作用是基于哪个特征

大数据是什么
国家图书馆的藏书量有2600万册,如果从数据来看的话,一个家庭一年产生的数据相当于半个国家图书馆的数据总量。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互联网中心主任何宝宏认为,当一个时代的人没有办法用那个时代的工具来处理的数据就可以称为大数据。而大数据并非现在才出现,现在的大数据是现代人用现代工具处理不了的数据。其实古人也会遇到同样的问题,比如人口普查,中国在东汉时期就有几千万人,这显然是大数据。
中国通信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张新生认为,推动大数据大量产生的核心动力,是人们渴望能将现实物理社会存在的东西记录下来,能够测量它,并且能够分析。随着云计算的发展,人们会利用云平台,通过先进技术从海量的信息中挖掘出有质量、有价值的数据,从而使大量有价值的数据转化成知识。
在谈到大数据的时候,人们往往知道的就是数据很大,但是它具体有什么特征呢?张新生认为,大数据的特征应该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量特别大,现在的数据计算单位,已经从GB到达了TB、PB,甚至是EB了;其次是多样性,绝大多数大数据是非结构性的,其种类十分复杂,我们现在的技术手段还没法对此进行处理;再次是速度,数据产生和传送的频率非常快;最后是价值,从大量的低质量、低价值的数据中获取知识,犹如从大海中捞针,获取数据成本很高,但有待挖掘价值大。
大数据有什么用
当你打开一个网页的时候,里面弹出了你个人比较喜欢的产品广告——其实,这就是一个利用大数据进行精准营销的例子。
哪些组织或者应用程序掌握了我们的“痕迹”呢?中国联通网络技术研究院首席专家唐雄燕举例说,网络掌握你的隐私,微信知道你的社交圈子,淘宝了解你的购物习惯,移动电信联通三大运营商存有你的通话记录和上网记录,银联知道你在哪里用了信用卡,定位软件则知道你现在何方……
大数据给企业和商业带来了巨大的价值,比如在互联网金融领域降低了不良贷款率,减少了交易成本。谷歌利用大数据预测季节性流感的爆发和传播。AT&T将用户在WiFi网络中的地理位置、网络浏览历史记录以及使用的应用等数据销售给广告客户。当用户距离商家很近时,就有可能收到该商家提供的折扣很大的电子优惠券,等等。
但是,作为大数据的产生者,广大公众能够从大数据的发展中获得什么呢?大数据的发展关乎广大公众的切实利益,举例来说,专家们认为利用大数据可以有效地实现“智慧医疗”,为全面的个人健康管理进行服务;个人可以方便获取医院的就诊信息、检查数据、医疗影像等,以及个人健康的历史数据;为慢性病患者提供远程数据分析和服务;辅助临床诊断和用药决策;为公共卫生机构提供及时的统计分析;以及为药品研发、治疗方案设计提供数据分析。随着大数据的发展,广大公众的生活也将变得更加便利。
我们该怎么做
刚刚买完房子的你,突然收到很多房产开发商或者代理商的电话和短信,这时你肯定感觉自己的信息被泄露了。对于大数据时代来说,广大公众会更加关注自己的隐私,而我们应该如何保护自己的隐私呢?
专家们认为,大数据时代关注的是用户的特征,而不是具体的信息。比如说,通过大数据,希望知道用户是一个处于20—30岁年龄段生育过子女并接受过高等教育的女性,而不是想知道她姓甚名谁,今年多大,有几个小孩。还有一点,就是大数据的采集和处理主要是由一些大型的公司在做,它们有自己严格的规范和流程,以确保信息安全。
专家们也给出了一些具体的建议:首先,国家相关的法律也对个人隐私的保护问题进行了相应的规定和约束,2013年1月份全国人大通过了关于个人用户隐私保护的决定,同时工信部根据全国人大的决定,出台了关于互联网和电信网个人信息保护的条例以保护用户的隐私,这些都对个人隐私的保护具有一定的作用。其次,企业要履行自己的社会责任,通过特定的技术手段对用户信息进行不可逆的处理。一旦发生用户信息外泄,企业要承担相应的责任。最后,用户也需要注意保护自己的隐私。一些信息泄露事件的出现,也与广大用户本身对个人信息的保护意识不足有一定关系。所以,在大数据时代,迫切需要向用户开展加强自身信息保护意识的教育,也就是安全上网的知识普及和教育。
不论你接受还是不接受它,大数据就在那里,不近不远。大数据已经在我们的生活当中,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影响。一方面,我们要加强个人隐私的保护,另一方面,也要充分适应大数据给我们带来的变革,享受它给每个人的生活带来的便利。

Ⅱ 大数据引发了教育评价的哪些变革

在考试中,两个同样得了90分的考生,他们的能力完全一样吗?
课堂上,老师告诉同学们,“完成第一题到第十题”。可是,真的是所有学生都有必要完成这10道题吗?
教学过程中,如何更好地启发学生、如何更好地课堂互动,一节课的时长究竟是40分钟合适,还是45分钟合适。这些问题,老师们是“凭经验”,还是靠科学分析?
如果你对以上问题有思考,那么,你就会对大数据对教育形态的改变持开放的心态。
大数据时代悄然来临,过去无法收集与分析的数据都被新的技术手段赋予了可能性。谁能对大数据的挖掘更为深刻,谁就会在行业发展中抢占先机,教育领域也是如此。
就在几天前,慧科教育宣布在原来“开课吧”的基础上正式上线“找座儿吧”,即在原来在线教育平台的基础上,又推出垂直的招聘平台。从学习者职业性向的分析,到适合岗位的推荐,再到个性化设计的课程,经过考核、认证,最终推送到匹配的招聘岗位,完成了学习者从学习到求职的一整套完整路径。这样一套同以往学校教育截然不同的教育模式,引发了业内的热议,而这,正是基于对学习者个性化的数据分析完成的。
两个同样考90分的考生,能力水平完全一样吗?
大数据让教育真正面对每一个独立的个体
“不得不承认,对于学生,我们知道得太少。”这是卡耐基·梅隆大学教育学院的一句经典的口号,同时也是美国十大教育类年会关注度最高的议题。类似的思考在我们国家的教育领域同样存在。
“我们真的了解孩子吗?”“每一个孩子都是独特的,都是与众不同的,但是我们能针对他们进行真正个性化、差异化的教学吗?”
举个简单的例子,两个同样在数学考试中取得90分的考生,他们的能力完全一样吗?根据传统的教学模式,我们会认为,成绩相同的学生,能力大体相仿。但如果借用大数据的分析手段,学生的差异性就会清晰展现。根据对同为两个90分的考生进行分析,我们发现,第一个学生更多的是依靠出色的逻辑思维,而另一名同学逻辑推理能力相对薄弱,是依靠出色的记忆力而获得较好的成绩。
因此,大数据能够让我们更全面地看待学生的发展,发现以往考试成绩所反映不了的深层次问题。当然,如果老师能对这一情况及时掌握,就能对两位同学开展不同的教学方式和方向。
比如,通常老师布置作业的方式是,“请同学们完成第一题到第十题。”“请同学们在假期读完这10本书”。把同样的书目和同样的题目布置给不同的学生,在传统教育模式下无可厚非,但如果新技术已经帮助我们对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和特点都有了充分的了解,就会有针对性地布置作业,进而实现那个绵延2000多年的梦想——因材施教。
如A同学做对了第二题,系统马上可以告诉他,他可以跳过第四题和第八题,这是因为,二、四、八三道题目在考查同样的知识点,如果都做则是简单重复。如果B同学做错了第三题,那么系统就会提示他强化式练习第六题和第九题,这是因为基于大数据的分析,第三题做错的同学很有可能在第六题和第九题也出现错误。而有针对性地反复训练,是十分必要的。
这样的模式我们其实已经并不陌生,一些网站会根据此前你的购买习惯,有针对性地推送一些产品,以及微博运营者根据你此前已经关注了哪些人来判断有可能会对哪些人感兴趣,都是基于这个原理,即大数据的分析。
如果商业网站都已经越来越了解学生,为什么我们的老师不能越来越了解学生呢?
大数据手段和新技术可以取代教师吗?
优化传统教学模式,让课堂减少灌输,增加互动
近一段时间,“幕课”是教育领域当之无愧的“热词”,继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纷纷加入由国外高校牵头组建的幕课联盟之后,日前,深圳大学联合国内40所大学组建“全国高校UOOC联盟”,旨在打造属于中国大学自己的幕课联盟。
这一消息再一次让基于新技术手段打造的“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成为社会和教育领域关注的热点。在讨论新技术对于传统教学模式带来的冲击之余,人们自然而然地发出了这样的思考:大数据手段与幕课会取代传统教学模式,最终让教师们失去饭碗吗?
答案应该是否定的。
“新技术并不能取代老师,而是重新定义了教育。”上海海事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魏忠认为,“翻转课堂、信息技术下的教育可以不要老师吗?恰恰相反,你看网络课程的视频,越来越标准化。但学生是个性化的,这就需要我们老师学会高效利用高新技术、利用教育信息资源,有针对性、更个性地指导学生成长、进步。”
为什么这么说?
比尔·盖茨曾预言,“5年以后,你将可以在网上免费获取世界上最好的课程,而且这些课程比任何一个单独的大学提供的课程都要好。”是的,未来,学生们可以没有门槛、没有围墙地获取任何一所大学、任何一位老师的课程,跨越国家、跨越民族。这就会带来一种可能,线上学习越来越成为学习知识的主要途径,而学生们学习行为的数据将自动留存,更易于后期的学习行为评价和评估,教师不再基于自己的教学经验来分析学生的共同点、在学习中的偏好、遇到的难题等,只要通过分析整合学习的行为记录,就能轻而易举得到学习过程中的规律。
那线下呢?传统的课堂将实现功能上的转变,成为交流学习成果和释疑解惑的场所,成为线上学习的必要补充。
对此,慧科教育集团创始人方业昌给出了支持的观点,“经过相当长时间在线教育的探索,我们发现线上教育不能完全取代线下教育,或许未来一门课程,全国的学生,甚至全世界的学生都通过互联网来听一位老师讲授,但学生依然需要大量同样教授这门课程的老师承担起线下的辅学、导学、答疑、互动、评价等功能。新技术会解放一些老师,他们中的一部分从传统的教学岗转为辅学岗,而还有一部分则从传统的教学岗转为致力于新的教学内容和方式的创新。这些都是线上教育不能完成的,是不可或缺的。”
对此,魏忠认为:“信息技术解放了一些具有创新精神的老师,使他们抛弃了大量重复的劳动而将精力集中在教师的核心功能,这就是技术的解放力量。”
说到这儿,我们会发现,大数据其实并不神秘,大数据对于教育的改变将会是补充,而不是颠覆。正如上海思来氏信息咨询有限公司创始人张韫所说,“大数据时代的到来,让社会科学领域的发展和研究从宏观群体逐渐走向微观个体,让追踪每一个人的数据成为可能,从而让研究每一个个体成为可能。对于教育研究者来说,我们将比任何时候都更接近发现真正的学生。”而这,正是教育的进步。

Ⅲ 实现大数据教育可以怎么做

一些支持大数据教育的人认为,大数据时代的教育将推动传统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向“学生为中心”教学方法的转变。
推动“演员型”教师向“导演型”教师转型,从宏观群体走向微观个体,对于教育研究者来说,利用数据可以发现真正的学生。

Ⅳ 大数据到底给教育行业带来啦什么

目前来看真没什么,大多数的学校连WIFI都没办法给学生装,再加上手机网速的慢,流量费的高昂,还要大多数更为传统的教学方式这些客观因素,再好的教育理念都无济于事。

Ⅳ 大数据对未来教育的影响包括哪些

作为社会子系统重要的组成部分,教育也深受大数据来临的深刻影响。国外高校教学管理中,教育数据的挖掘也成为提高教学管理水平和教学质量的重要方式。美国的学校能够通过对学生数据的分析,以85%的精确度预测学生的升学率。[4]中国教育在当前社会转型影响下存在不少问题,通过正在形成的大数据技术,教育政策的制定、学习方案与评价方式的确立等,都将发生革命性变化。
1.渗透到教育的核心环节
教育和社会之间是哲学上的辩证关系,一方面,通过教育培养出能改变世界、创造世界的人才;另一方面,教育又深受当前社会氛围、国家体制、经济状况、文化传统等的影响。从当前来看,教育深受工业社会的影响。从18世纪中叶开始,整个世界开始受到工业革命的影响,市场的扩大和劳动时经验与技术的要求,对劳动力的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实际的动手能力代替了过去注重个体层面的文化修养学习,能不能解决问题,成为衡量人才的标志。这种人才观对教育的影响是巨大的,这从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家杜威教育思想的流行可见一斑。
大数据时代的来临将会革新这种延续了近三个世纪的教育理念。美国著名的未来学家,当今最具影响力的社会思想家之一的阿尔文·托夫勒(Alvin Toffler)在他的著作《未来的冲击》中提出逗未来的教育地,他预测未来的教育要面对服务、面对创新,因此在家上学、教育空间设计、面向未来的学校界限的消失将成为趋势。[5]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作为大数据时代人才的能力之一,将渐渐淡出教育的逻辑起点位置,发掘知识、寻找联系、总结规律将成为大数据时代人才的重要要求。大数据时代教师将集中在挖掘学生与学习有关的表现,最适宜学生学习的方法,而不是依赖于定期的能力测试。教师分析学生知道什么,什么是最有效的学习路径。通过对在线学习工具等的分析,可以评估学生在线学习行为的长度,以及学生们如何获得电子资源,如何迅速地掌握概念。[6]
从我国实际情况来看,教育政策的制定与执行都是自上而下的,这种情况有利于政策的权威性与执行的效率,但是忽视教学与学生实际的弊端也客观存在。大数据时代将可以通过对教育数据的分析,挖掘出教学、学习、评估等符合学生实际与教学实际的情况,这样就可以有的放矢地制定、执行教育政策,从而为学生制定出更符合实际的教育策略。
2.重新构建教学评价方式
长期以来,教学评价活动主要是学校以及上级主管部门在听课和学生考试成绩的基础上对任课教师进行评价,或者教师根据学生考试成绩和作业成绩以及课堂表现等对学生进行评价。[7]教学评价活动促进了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但是在细节方面还有待提高,比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哪些教学方式是最为擅长也最容易为学生接受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个体的学习习惯是什么,什么样的学习方式最容易掌握知识看这些细节可能需要大量的实践经验总结出来,短期的教学评价是难以实现的。
大数据技术通过对教师与学生长期行为进行分析,得出具有个性化的教学行为、习惯、方式。逗不得不承认,对于学生,我们知道的太少地。同样,我们也可能对教师知道的太少。大数据的到来,可以通过技术层面来评价、分析并进而提升教学活动。首先,教学评价的方式不再是经验式的,而是可以通过大量数据的逗归纳地,找出教学活动的规律。比如新一代的在线学习平台,就多出了行为和学习诱导的部分。通过记录学习者鼠标的点击,可以研究学习者的活动轨迹,发现不同的人对不同知识点有何不同反应,用了多长时间,以及哪些知识点需要重复或强调。[8]对于学习活动来说,学习的效果体现在日常行为中,哪些知识没有掌握,哪类问题最易犯错等成为分析每个学生个体行为的直接结果。其次,可以对学生进行多元评价,而不仅仅是知识掌握的单一维度。对学生的评价应该是多元的,特别是通过数据分析,可以发现学生思想、心态与行为的变化情况。比如,同一寝室,互相删除了联系方式,或者两者之间没有任何数据产生,同学之间的关系肯定出现了问题,通过数据分析,就应在学生心理与行为方面进行关照。如果通过文本分析、信息抓取分析出学生的近期情绪状态,很多悲剧可能就能避免。即使是掌握知识的单一维度,其因素也是多方面的,有的是记忆好,有的则是逻辑思维能力强,通过大数据技术,可以分析出每个学生的特点,从而发现优点,规避缺点,矫正不良思想行为。第三,教学评价跳出了结果评价的圈子,实现过程性评价。传统教学评价多是教的好不好,学的好不好,注重的是结果。而大数据时代可以通过技术手段,记录教育的过程。现在一些学校实行了电子课本,如果能记录下作业情况,课堂言行,师生互动,同学交往,并将这些数据汇集起来,不仅可以发现学生的特点,更不用为如何写期末评价费力了。
3.革新教育者教学思维
传统的教育大多是教育主管部门和教育者通过教学经验的学习与自己的总结,认为某些因素对教学活动很重要,从而一而再、再而三地强调。但是有些经验是不具有科学性的,常识有时会影响人们的判断。比如苹果公司就发现,笔记本电脑销售额的提升,常识认为的比如提高库存管理能力、提供员工更多的专业培训、做更为时尚的广告、促销等等,只能提升2%~9%的销售额,而把电脑屏幕和桌子呈70度角左右放置,却能高出其他电脑销售额的15%。70度角放置的电脑,因为反光会让人不舒服,从而诱使客户去搬动屏幕,一旦潜在客户与货物发生了肢体接触,他购买这个商品的可能性就上升了15%。[9]
大数据时代教师的教学思维需要从群体教育的方式转向个体教育,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因人而异。传统教育也提倡因材施教,但是由于学生数量、教师精力、教育任务等制约,因材施教总是有些缺憾。大数据技术将给教师提供最为真实、最为个性化的学生特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因材施教。比如,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哪些(或哪个)同学注意基础部分,哪些同学注意实践内容,哪些同学完成某一练习,哪些同学可以阅读推荐书目等等。这和网络购物相似,通过你过去的购买痕迹,网站就会分析出你的购物兴趣,从而有针对性地给你推送广告信息。
不仅如此,当学生在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时,也能通过数据分析强化学习。比如通过电子设备做作业时,某一类型的题目有几次全对,就可以把类似的题目跳过;如果某个类型的题目犯错,系统则可进行多次强化,这样不仅提高了学习效率,也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
4.影响学校教育模式
学校教育是当前教育的绝对模式,适龄儿童、青少年都需要进入学校,通过教师的讲授进行学习。但是随着大数据时代的来临,这一教学模式可能会得以改变。2004年,澳大利亚人马丁开发了一个开源课程平台moodle,解决了来回奔波上课的问题。教师通过这个平台与学生互动,学习、考试、资料分发与上传等,都通过网站完成。2010年,这个平台数量已经达到了100万门户。2006年,孟加拉裔金融白领萨尔曼·可汗将自己的10分钟教学视频传到网上,几年后,这个网站注册用户达到了1000万。[10]
教育平台的开发,使网络课程得以飞速发展,2012年美国在线课程投资达到10亿美元以上。网络课程的发展给传统教学带来了巨大冲击,一方面,教育的方式将不再仅仅局限于学校教育;另一方面,教师的课堂教学出现新的替代模式。这种教育模式的革新,在大数据时代更有了存在的价值与意义。
传统教学模式有教师的督促、随时沟通、情感交流,是按照教学大纲按部就班地完成教学活动。这种教学模式有计划、有步骤,体现秩序性,但是在一定程度上也框定了学生的思维框架,学生的创新能力没有得到最大发挥。美国不少商业巨鳄都有辍学经历,甚至有的创业基金要求学生辍学才能发放。这当然不值提倡,但是,从一个侧面也反应出非学校教育,也同样具有创造能力的事实。大数据时代的来临,可以通过学生学习兴趣、在某一在线课程停留的时间、点击率、情绪反应等,推送更具有个性化的学习内容。这在知识爆炸的时代,显得尤为重要。此外,随着媒介社会化时代的来临,学生学习生活网络化已成事实,学生可以通过在线学习目前正在开设的课程,这对正在授课的教师是一种挑战。美国有个Udemy网站,老师根据自己上传视频的点击率获得报酬,2012年5月份,该网站上有的老师收入已经超过20万美元。随着技术的发展,以后教育网站将在大数据的支撑下,根据知识传播的形式、受众的兴趣不断优化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为学生提供更高质量的学习内容。

Ⅵ 看大数据革命如何渗透进各行各业

大数据不仅仅影响着各行企业,它也成了今年许多考生的必选题。虽然大家对大数据还有一些陌生,但我们却不能忽视大数据的存在,大数据正蓬勃发展着。而当你在享受着大数据带来的便利时,并没有想到这就是大数据,直到自己手中的移动硬盘的容量在不断增大是,才意识到原来大数据浪潮来势如此凶猛。现实生活中有数不清的例子说明我们已经生活在被大数据笼罩的世界中,比如通过分析大数据,预判犯罪行为的发生、寻找灾难中的生还者,微软研究院正利用来自哈勃等全球太空望远镜搜集来的数据和图像建立一幅宇宙地图……我们要知道的是全球每天会有220万TB的新数据增加——90%的数据都是在过去的两年里创造出来的,这个比例还在不断上升。大数据的价值在美国的零售业早已得到运用,Tesco这家全球利润第二大的零售商从其会员卡的用户购买记录中,充分了解一个用户是什么“类别”的客人,并基于这些分类进行一系列的业务活动。比如,Target创建了一套女性购买行为在怀孕期间产生变化的模型,不仅如此,如果用户从他们的店铺中购买了婴儿用品,Target在接下来的几年中会根据婴儿的生长周期定期给这些顾客推送相关产品,使这些客户形成长期的购买习惯,从而形成对品牌的忠诚度。“大数据”绝对是时下最火热的IT行业词汇,随之而来的数据仓库、数据安全、数据分析、数据挖掘等技术,正在为大数据带来大量的商业价值,逐渐成为行业人士争相追捧的利润焦点。而与之相关的职业需求也呈爆发式增长,大数据职业的相关人才匮乏,人才缺口非常大。盖特纳咨询公司预测大数据将为全球带来440万个IT新岗位和上千万个非IT岗位。与大数据相关的职位有很多,目前主要集中在系统研发工程师、应用开发工程师和数据分析师三方面。系统研发工程师的工作主要针对研究生阶段计算机系统研究领域学得比较到位的同学,包括云计算技术、分布式系统、计算机网络,大数据系统搭建技术等。就业方向一般是提供大数据应用的云计算基础架构公司,这类工作更偏向于纯技术类,需要一些对技术有长期钻研精神的人来参与,目前市场人才的紧缺程度非常高。应用开发工程师需要精通的技术主要包括算法分析、结构化与非结构化数据库系统、流数据分析技术及应用软件开发技术等等。大数据应用开发工程师主要偏向应用层面的技术开发,比如对数据库进行数据挖掘、分析,也可以根据用户的不同制定个性化服务,IBM就会通过企业的具体需求定制适合他们的大数据应用。数据分析师涵盖的工作范围最广,除大数据相关技术外还需要各行各业领域的相关知识。比如为广告公司搜集大数据,分析目标用户的浏览习惯,就需要懂得广告公司的媒介投放知识;再比如分析下雨天,顾客在选择面包和蛋糕时为何偏向于后者的数据原因时,需要结合面包顾客的心理动因等影响消费行为的因素。由此可见,数据分析是与消费者日常行为关系最密切的一项研究。之所以称大数据为产业革命的第三次浪潮,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它正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但目前国内本科毕业生没有机会系统学习大数据的技术和思想,往往不足以支持大数据的复杂工作,因此读研的时候选择这个专业自然是明智的,这样在未来就业中不会产生太多的竞争者。虽然国内的大数据相关行的专业并不多,但这并不表示这个专业就没有用,而顺着大数据的时代风潮相信定能为未来的职业发展锦上添花。

Ⅶ 如何利用大数据推进教学变革,改革教育教学方式和方法

一、现代教育理论和思想的学习是课堂教学改革的灵魂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是教育者、影响者、变革者和促进学生发展的实践者,是教的活动的主体,同时,教师的教又要以学生为出发点,教师的作用及其发挥的程度,必然地要以学生的原有水平为基础,在教的活动和学的活动中,都有一系列科学的理论知识和方法,因此,教师队伍的现代教育理论和思想的认识水平,直接影响着新的教育理念在课堂教学改革实践中的应用,有计划组织教师学习一些学习理论、教学理论和传播理论的知识,不仅可以提高教师实施教育工作的理论水平,更有助于教师从“教书匠”向“教育家”的转化。有了深厚的教育理论基础,就能够促使教师在组织教学的活动中,站在现代教育理论发展的前沿来看待、评价、设计自己的教的活动,还能够把自己“教”的工作从科学研究的认识高度开展理性思考,在长期的实践中逐步内化为自己的思想和观念,从中体现出教育大众化、终身化、个性化、国际化、信息化的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下的先进教育思想,比如一堂课上,从表面上只是反映了教师与学生的教与学的互动过程,在知识的传递过程中,教师的思想、方法和他的教育理论水平,会在知识的呈现过程中随时渗透的,只有具有一定现代教育理论水平的教师才能在他的讲、画、演、做的过程中灵活启迪学生的思维、保持知识记忆、促进迁移运用,从而使学生真正获得知识,已达成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的目的。

Ⅷ 大数据时代背景下的教育该如何走

“大数据”是当今最热的概念之一,有人宣称掌握大数据的人可以像上帝一样俯瞰整个世界。进入2012年,大数据一词越来越多地被提及,人们用它来描述和定义信息爆炸时代产生的海量数据,并命名与之相关的技术发展与创新。

大数据(big data),指的是所涉及的资料量规模巨大到无法透过目前主流软件工具,在合理时间内达到撷取、管理、处理、并整理成为帮助企业经营决策更积极目的的资讯。大数据的创新沿着从数据到大数据,再到分析和挖掘,最后是发现和预测的方向发展。随着云时代的来临,大数据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各行各业更加意识到,谁能率先实现大数据,谁对大数据的挖掘更为深刻,谁就将抢占未来先机。

                                

教育行业也不例外,2013年对于教育来说是传统育研究走向科学实证的重大机遇。值得我们思考的是,大数据将给教育带来什么?如何通过大数据更好的教育学生?大数据对于教育是福还是祸?

翻转课堂、MOOC和微课程是大数据变革教育的第一波浪潮

翻转课堂、MOOC和微课程的出现,改变了传统教育模式,从课堂老师滔滔不绝的讲解,到现在“视频再教育”。学生可以根据个人情况自主制定学习进度,老师可以根据学生在网上做题的情况,有针对性的了解学生学习上遇到的问题。传统课堂不再讲解新课,而成为学生当堂做作业、讲解问题或做实验的场所。

如果说翻转课堂只是一个触角的话,那MOOC的出现就是升华的翻转课堂。“视频再教育”得到进一步的提升,MOOC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面对全球性的MOOC浪潮,中国的大学也开始行动。2013年,上海市率先引入中国式MOOC,推出了“上海高校课程源共享平台”。

MOOC的兴起,使“用视频再造教育”的学习模式迅速推广到高等教育,而且进展到可以通过选修MOOC获得学分、进入正轨教育的程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也相继开放了在线教育课程。

而微课程是对翻转课堂的回应,是学生自主学习不可或缺的资源。微课程是教学视频浓缩精华的微型课,主要用于学生的前期学习,目前,微课程已开始影响我国中小学信息化教学实践。微课程实践的积累,将导致微课程群的形成,微课程群的应用又会形成新的应用数据,将有利于大数据分析与挖掘、发现与预测的创新应用。可以说,教育领域的改革,首当其冲的就是大数据变革信息化教学。

大数据时代对于教育是福还是祸?

人们还没有来得及搞清楚信息时代是什么,数据时代己悄然来临。在大数据理念面前,大家各抒所见,有些人认为,大数据时代可以让教育者真正读懂学生。

相对于传统数据宏观的教育情况,大数据主要体现在微观层面。大数据使“经验式”教学模式变为“数据服务”教育模式。老师可以根据数据关注每个个体学生的微观表现,通过学生相关数据的分析,有针对性的调整教育方案,从而实现个性化教育。

一些支持大数据教育的人认为,大数据时代的教育将推动传统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向“学生为中心”教学方法的转变,推动“演员型”教师向“导演型”教师转型,从宏观群体走向微观个体,对于教育研究者来说,利用数据可以发现真正的学生。

而另一群人认为大数据是“换汤不换药”,实际上就是用大数据、云计算作为概念来包装以前的东西。虽然在线教育来势汹汹,却有“叫好不叫座”之态。以新东方为例,公开数据显示2012年底新东方在线网站于个人注册用户已逾1000万,而据新东方在线副总裁潘欣介绍,用户愿意付费的额度不高,在2012年新东方付费用户为20万,占比仅为2%。

目前主流的在线教育产品只是将线下的课程录制好搬到线上,这种模式实际上只是线下学习方式的简单复制,这样的学习方法还衍生了一些教育上的新问题:如何保证学习过程不会被中断、怎样确定是学生本人登录学习等。对于在线教育,只有学习主动性和控制力比较好的学生才能利用在线学习取得好的学习效果,而这些方面较弱的人将难以长期坚持,学习效果也可想而知。

Ⅸ 大数据在教育行业是如何运用的

1、重心变化
在大数据时代,教师的工作不再简单的是知识传授,而是将知识的输出形式变得多样化,关注学生的个性特征。将统一形式、集体化的教学转变为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教学。也就是说在了解学生的认知能力和知识结构的前提下,将知识进行迁移、整合并进行传授。
2、精准满足需求
这里所说的精准满足用户需求,就是说要将教育信息及时的传送给有需求的用户。譬如一个学生近期要进行英语培训,那么有关英语培训的信息会及时的传送给该学生。根据用户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会有一个智能的数据匹配,这样一来,该用户所收到的资讯和信息也正是自己所需求的。
3、精准进行广告投放
在大数据时代,用户的的行为习惯很容易通过一些数据分析推测出来。一些教育及培训机构可以通过数据分析,将用户进行锁定进行广告的投放。譬如用户打开手机的频次以及用户在某一时间段的习惯性行为。通过大数据可以将自己的广告精准投放给需求的用户。
除此之外,互联网和大数据的发展,还给我们带来发展个性化的机会,可以说在教育学上是有非常大的意义的。那些所谓的学习不好的学生,如果他们在某些方面有一定的特长,同样发挥其特长,不再是标准化的教育。
大数据技术可以在教育平台上跟踪和关注老师和学生的教学、学习过程,记录老师和学生的课堂表现以及课下行为的数字化痕迹,通过在教育活动中点滴微观行为的捕捉,为教育管理机构、学校、老师和家长提供最直接、客观、准确的教育结果评价等。
可以说,大数据在教育领域的运用是当代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