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对未来教育的影响包括哪些

作为社会子系统重要的组成部分,教育也深受大数据来临的深刻影响。国外高校教学管理中,教育数据的挖掘也成为提高教学管理水平和教学质量的重要方式。美国的学校能够通过对学生数据的分析,以85%的精确度预测学生的升学率。[4]中国教育在当前社会转型影响下存在不少问题,通过正在形成的大数据技术,教育政策的制定、学习方案与评价方式的确立等,都将发生革命性变化。
1.渗透到教育的核心环节
教育和社会之间是哲学上的辩证关系,一方面,通过教育培养出能改变世界、创造世界的人才;另一方面,教育又深受当前社会氛围、国家体制、经济状况、文化传统等的影响。从当前来看,教育深受工业社会的影响。从18世纪中叶开始,整个世界开始受到工业革命的影响,市场的扩大和劳动时经验与技术的要求,对劳动力的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实际的动手能力代替了过去注重个体层面的文化修养学习,能不能解决问题,成为衡量人才的标志。这种人才观对教育的影响是巨大的,这从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家杜威教育思想的流行可见一斑。
大数据时代的来临将会革新这种延续了近三个世纪的教育理念。美国著名的未来学家,当今最具影响力的社会思想家之一的阿尔文·托夫勒(Alvin Toffler)在他的著作《未来的冲击》中提出逗未来的教育地,他预测未来的教育要面对服务、面对创新,因此在家上学、教育空间设计、面向未来的学校界限的消失将成为趋势。[5]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作为大数据时代人才的能力之一,将渐渐淡出教育的逻辑起点位置,发掘知识、寻找联系、总结规律将成为大数据时代人才的重要要求。大数据时代教师将集中在挖掘学生与学习有关的表现,最适宜学生学习的方法,而不是依赖于定期的能力测试。教师分析学生知道什么,什么是最有效的学习路径。通过对在线学习工具等的分析,可以评估学生在线学习行为的长度,以及学生们如何获得电子资源,如何迅速地掌握概念。[6]
从我国实际情况来看,教育政策的制定与执行都是自上而下的,这种情况有利于政策的权威性与执行的效率,但是忽视教学与学生实际的弊端也客观存在。大数据时代将可以通过对教育数据的分析,挖掘出教学、学习、评估等符合学生实际与教学实际的情况,这样就可以有的放矢地制定、执行教育政策,从而为学生制定出更符合实际的教育策略。
2.重新构建教学评价方式
长期以来,教学评价活动主要是学校以及上级主管部门在听课和学生考试成绩的基础上对任课教师进行评价,或者教师根据学生考试成绩和作业成绩以及课堂表现等对学生进行评价。[7]教学评价活动促进了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但是在细节方面还有待提高,比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哪些教学方式是最为擅长也最容易为学生接受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个体的学习习惯是什么,什么样的学习方式最容易掌握知识看这些细节可能需要大量的实践经验总结出来,短期的教学评价是难以实现的。
大数据技术通过对教师与学生长期行为进行分析,得出具有个性化的教学行为、习惯、方式。逗不得不承认,对于学生,我们知道的太少地。同样,我们也可能对教师知道的太少。大数据的到来,可以通过技术层面来评价、分析并进而提升教学活动。首先,教学评价的方式不再是经验式的,而是可以通过大量数据的逗归纳地,找出教学活动的规律。比如新一代的在线学习平台,就多出了行为和学习诱导的部分。通过记录学习者鼠标的点击,可以研究学习者的活动轨迹,发现不同的人对不同知识点有何不同反应,用了多长时间,以及哪些知识点需要重复或强调。[8]对于学习活动来说,学习的效果体现在日常行为中,哪些知识没有掌握,哪类问题最易犯错等成为分析每个学生个体行为的直接结果。其次,可以对学生进行多元评价,而不仅仅是知识掌握的单一维度。对学生的评价应该是多元的,特别是通过数据分析,可以发现学生思想、心态与行为的变化情况。比如,同一寝室,互相删除了联系方式,或者两者之间没有任何数据产生,同学之间的关系肯定出现了问题,通过数据分析,就应在学生心理与行为方面进行关照。如果通过文本分析、信息抓取分析出学生的近期情绪状态,很多悲剧可能就能避免。即使是掌握知识的单一维度,其因素也是多方面的,有的是记忆好,有的则是逻辑思维能力强,通过大数据技术,可以分析出每个学生的特点,从而发现优点,规避缺点,矫正不良思想行为。第三,教学评价跳出了结果评价的圈子,实现过程性评价。传统教学评价多是教的好不好,学的好不好,注重的是结果。而大数据时代可以通过技术手段,记录教育的过程。现在一些学校实行了电子课本,如果能记录下作业情况,课堂言行,师生互动,同学交往,并将这些数据汇集起来,不仅可以发现学生的特点,更不用为如何写期末评价费力了。
3.革新教育者教学思维
传统的教育大多是教育主管部门和教育者通过教学经验的学习与自己的总结,认为某些因素对教学活动很重要,从而一而再、再而三地强调。但是有些经验是不具有科学性的,常识有时会影响人们的判断。比如苹果公司就发现,笔记本电脑销售额的提升,常识认为的比如提高库存管理能力、提供员工更多的专业培训、做更为时尚的广告、促销等等,只能提升2%~9%的销售额,而把电脑屏幕和桌子呈70度角左右放置,却能高出其他电脑销售额的15%。70度角放置的电脑,因为反光会让人不舒服,从而诱使客户去搬动屏幕,一旦潜在客户与货物发生了肢体接触,他购买这个商品的可能性就上升了15%。[9]
大数据时代教师的教学思维需要从群体教育的方式转向个体教育,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因人而异。传统教育也提倡因材施教,但是由于学生数量、教师精力、教育任务等制约,因材施教总是有些缺憾。大数据技术将给教师提供最为真实、最为个性化的学生特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因材施教。比如,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哪些(或哪个)同学注意基础部分,哪些同学注意实践内容,哪些同学完成某一练习,哪些同学可以阅读推荐书目等等。这和网络购物相似,通过你过去的购买痕迹,网站就会分析出你的购物兴趣,从而有针对性地给你推送广告信息。
不仅如此,当学生在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时,也能通过数据分析强化学习。比如通过电子设备做作业时,某一类型的题目有几次全对,就可以把类似的题目跳过;如果某个类型的题目犯错,系统则可进行多次强化,这样不仅提高了学习效率,也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
4.影响学校教育模式
学校教育是当前教育的绝对模式,适龄儿童、青少年都需要进入学校,通过教师的讲授进行学习。但是随着大数据时代的来临,这一教学模式可能会得以改变。2004年,澳大利亚人马丁开发了一个开源课程平台moodle,解决了来回奔波上课的问题。教师通过这个平台与学生互动,学习、考试、资料分发与上传等,都通过网站完成。2010年,这个平台数量已经达到了100万门户。2006年,孟加拉裔金融白领萨尔曼·可汗将自己的10分钟教学视频传到网上,几年后,这个网站注册用户达到了1000万。[10]
教育平台的开发,使网络课程得以飞速发展,2012年美国在线课程投资达到10亿美元以上。网络课程的发展给传统教学带来了巨大冲击,一方面,教育的方式将不再仅仅局限于学校教育;另一方面,教师的课堂教学出现新的替代模式。这种教育模式的革新,在大数据时代更有了存在的价值与意义。
传统教学模式有教师的督促、随时沟通、情感交流,是按照教学大纲按部就班地完成教学活动。这种教学模式有计划、有步骤,体现秩序性,但是在一定程度上也框定了学生的思维框架,学生的创新能力没有得到最大发挥。美国不少商业巨鳄都有辍学经历,甚至有的创业基金要求学生辍学才能发放。这当然不值提倡,但是,从一个侧面也反应出非学校教育,也同样具有创造能力的事实。大数据时代的来临,可以通过学生学习兴趣、在某一在线课程停留的时间、点击率、情绪反应等,推送更具有个性化的学习内容。这在知识爆炸的时代,显得尤为重要。此外,随着媒介社会化时代的来临,学生学习生活网络化已成事实,学生可以通过在线学习目前正在开设的课程,这对正在授课的教师是一种挑战。美国有个Udemy网站,老师根据自己上传视频的点击率获得报酬,2012年5月份,该网站上有的老师收入已经超过20万美元。随着技术的发展,以后教育网站将在大数据的支撑下,根据知识传播的形式、受众的兴趣不断优化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为学生提供更高质量的学习内容。

Ⅱ 大数据工程师需要掌握哪些技能

大数据技术体系庞大,包括的知识较多

1、学习大数据首专先要学习Java基础

Java是大数据学习需要的属编程语言基础,因为大数据的开发基于常用的高级语言。而且不论是学hadoop

2、学习大数据核心知识

Hadoop生态系统;HDFS技术;HBASE技术;Sqoop使用流程;数据仓库工具HIVE;大数据离线分析Spark、python语言;数据实时分析Storm;消息订阅分发系统Kafka等。

3、学习大数据需要具备的能力

数学知识,数学知识是数据分析师的基础知识。对于数据分析师,了解一些描述统计相关的内容,需要有一定公式计算能力,了解常用统计模型算法。而对于数据挖掘工程师来说,各类算法也需要熟练使用,对数学的要求是最高的。

4、学习大数据可以应用的领域

大数据技术可以应用在各个领域,比如公安大数据、交通大数据、医疗大数据、就业大数据、环境大数据、图像大数据、视频大数据等等,应用范围非常广泛。

Ⅲ 如何理解传统数据与大数据之间的区别

针对大数据带给教育的机遇与挑战,与读者深入探讨和分享大数据与传统数据的区别,及其行业落地的进展情况。

二、大数据时代潜藏的教育危机

“不得不承认,对于学生,我们知道得太少”——这是卡耐基·梅隆大学(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教育学院研究介绍中的一句自白,也同样是美国十大教育类年会中出镜率最高的核心议题。这种对于学生认识的匮乏,在21世纪之前长达数百甚至上千年的教育史中并没有产生什么消极的效应,但却在信息技术革命后的近十年来成为教育发展的致命痼疾。

“过去,对于学生来说,到学校上学学习知识具有无可辩驳的重要性,而那是因为当时人们能够接触知识的渠道太少,离开学校就无法获取成体系的知识”斯坦福大学教授Arnetha Ball在AERA(美国教育研究会)大会主旨发言中说道,“但是,互联网的普及将学校的地位从神坛上拉了下来。”Ball的担心不无道理。根据Kids Count Census Data Online发布的数据,2012年全美在家上学(Home-Schooling)的5-17岁学生已达到197万人,相对逐年价下降的出生人口,这一人口比重十分可观。

与此同时,应运而生的则是内容越来越精致的网上课堂,而创立于2009年并迅速风靡全球的可汗学院(Khan Academy)正是其中的杰出代表。从知名学府的公开课到可汗学院,这种网络学习模式受到热捧恰恰证明了:人们对于学习的热情并没有过去,但是人们已经极端希望与传统的学院式授课模式告别。一成不变,甚至“目中无人”的传统集体教学模式在适应越来越多元化、也越来越追求个性化的学生群体时显得捉襟见肘。

可汗学院模式不但支持学生自主选择感兴趣的内容,还可以快速跳转到自己适合的难度,从而提高了学习的效率。学习者没有学习的压力,时长、时机、场合、回顾遍数都可以由自己控制。

可以想象,如果可汗学院的模式进一步发展,与计算机自适应(CAT)的评估系统相联系,让使用者可以通过自我评估实现对学习进度的掌握以及学习资料的精准获取,那么它将形成互联网产品的“闭环”,其优势与力量将是颠覆性的。

而如果传统教育的课程模式不革新,课堂形态不脱胎换骨,教师角色与意识不蜕变,那么学校的存在就只有对现代化学习资源匮乏的学生才有意义;而对于能够自主获得更适宜学习资源的学生来说,去学校可能只是为了完成一项社会角色赋予的义务,甚至谈不上必要性,也就更谈不上愉快的体验或兴趣的驱使了。

大数据的研究可以帮助教育研究者重新审视学生的需求,通过高新的技术以及细致的分析找到怎样的课程、课堂、教师是能够吸引学生的。但问题在于,社会发展给予教育研究者的时间窗口并不宽裕,因为有太多人同样在试图通过大数据挖掘设法瓜分学生们有限的精力与注意力。而且从某种程度上,他们做得远比教育研究者更有动力与诚意。

首当其冲的是游戏的设计者——青少年是其主要消费群体。撇开驰名世界的暴雪公司(Blizzard Entertainment),美国艺电公司(Electronic Arts Inc.),日本任天堂公司(Nintendo)等国际巨鳄不谈;即使是国内的盛大网络,第九城市,巨人科技,淘米网络等游戏公司,亦都早已组建了专业实力强劲的“用户体验”研究团队。他们会通过眼动跟踪,心律跟踪,血压跟踪,键盘与鼠标微操作速率等各种微观行为来研究如何让玩家在游戏中投入更多的时间,更加愿意花真实世界的钱来购买虚拟世界的物品。什么时候应该安排敌人出现,敌人应当是什么级别,主人公需要耗费多少精力才能够将其击败,这些变量都得到了严格的设计与控制,原因只有一个——大数据告诉游戏创作者,这样的设计是最能够吸引玩家持续游戏的。

其次是电影视频、青春小说等链式文化产业。为什么在网站上看视频会一个接一个,无法停止,因为它会根据该账号的历史浏览记录推算出其喜欢看什么样的视频,喜欢听什么类型风格的歌,并投其所好;而畅销网络小说看似并没有“营养”,但里面的遣词造句、语段字数,故事起伏设定,甚至主人公性格的类型都是有相关研究进行支持——读者往往并不喜欢结构严密、精心设计的剧情——这就是为什么情节千篇一律的韩剧受人追捧的原因,他们通过收视率的反复研究,挖掘到了观众最需要的那些元素,并且屡试不爽。

此外还有许多更强大的研究者,比如电子商务,总能通过数据找到你可能愿意购买的商品——他们甚至知道买尿片的父亲更愿意买啤酒。

这些领域看似与我们教育者并无特别关联,但是他们与我们最关心的对象——学生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数百年甚至数十年前,学生并不会面对如此多的诱惑,学校在其生活中占据极大比重,对其影响也最为显着,因此教育者对于学生的控制总是有着充分的自信。但是,当不同的社会机构与产品开始争夺学生的注意力时,教育者的自信就只能被认为是一种无法认清形势的傲慢了——因为在这场“学生争夺战”中,传统学校看上去实在缺乏竞争力。

即使教育研究者愿意放下身段,通过大数据的帮助来悉心研究学生的需求与个性。但是人才的匮乏也是非常不利的一点因素——相比于商业环境下对研究实效的追逐,教育研究的缓慢与空洞显得相形见绌。在互联网企业纷纷抛出“首席数据官”的头衔,向各种数据科学狂人抛出橄榄枝,并且在风险投资的鼓舞下,动辄以百万年薪进行延聘时,大数据研究的前沿阵地必然仍是在互联网行业中最轰轰烈烈地开战。

分析形势后的姿态,以及投入的力度与强度,或许是教育领域在进入大数据研究时最先需要充分考虑的两个先决条件。

三、谁在为大数据欢呼:一场关于“人性”研究的启蒙

孜孜不倦地观测、记录、挖掘海量的数据,有朝一日终会推导出或简约或繁复的方程,以此得以在自然科学的历史丰碑上留名——数百年来,这种对数据的崇拜早已成为了物理学家、化学家、生物学家、天文地理学家们的信念。而牛顿,贝叶斯,薛定谔等一代代巨匠的伟业也揭示了数据对于科学发现的无限重要价值。

相形之下,社会科学领域的研究就要惨淡地多——他们同样看重数据,同样追求统计与分析的“程序正义”,同样勤勤恳恳地设计实验与调研,去寻找成千上万的被试,同样像模像样地去嵌套方程……但是几乎很少有研究结果能够得到普遍的承认,不管是社会学、心理学、经济学、管理学还是教育学。

当然,社会科学领域的研究者们遇到的困难是显而易见的:“人性”与“物性”是不同的,物质世界比较稳定,容易寻找规律;而由人组成的社会极其善变,难以总结。从数据的角度来说,人的数据不如物的数据那么可靠:

首先是人不会像物那样忠实地进行回应:谁知道一个人填写的问卷有多少是注意力不集中填错的、语文水平不高理解错的、还是压根没打算讲真话?此外,人与人本身的差距也大于物与物的差距:两个化学组成相同的物质表现出各种性质几乎是完全一样的,但即使是两个基因完全相同的双胞胎也会因为不同的人生经验,而表现出大相径庭的行为特征。

但这些都还并不关键,最最重要的是:人无法被反复研究。人不是牛顿的木块,不是伽利略的铅球,不是巴普洛夫的狼狗,人不会配合一次次从斜坡上被滑下来,一次次从比萨塔顶被扔下来,一次次流着口水干等着送肉来的铃声。而我们知道,在“科学”的三个标准中,首当其冲的就是“可重复验证”。

换句话说,我们可以获得的关于“人性”的数据不够大,不够多,不够随时随地,因此我们无法从数据中窥见人性。200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心理学家丹尼尔?卡尼曼(Daniel Kahneman)时,似乎标示着社会科学领域已经接受了这样一种事实:人类的行为是无法寻找规律、无法预测、难以进行科学度量的。社会科学开始怀疑用纯粹理性的方法是否可以解答关于“人性”的种种现象。与此相映成趣的是2012年的美国大选,奥巴马的团队依靠对网络数据的精准筛选捕捉到了大量的“草根”选民,而对于其喜好与需求的分析与把握更是赢得其信任,从而在不被传统民调与历史数据规律看好的情况下一举胜出。这跨越十年的两个标志性事件让人们对于“数据揭示人性”可能性的认识经历了戏剧性的转变。

如今,迅速普及的互联网与移动互联网悄然为记录人的行为数据提供了最为便利、持久的载体。手机,iPad等贴近人的终端无时不刻不在记录关于人的点点滴滴思考、决策与行为。最最重要的是,在这些强大的数据收集终端面前,人们没有掩饰的意图,人们完整地呈现着自己的各种经历,人们不厌其烦一遍又一遍重复着他们不愿在实验情境下表现出来的行为,从而创造着海量的数据——传统数据研究无法做到的事,传统研究范式苦苦纠结的许多难点,都在大数据到来的那一刹那遁于无形。

大数据的到来,让所有社会科学领域能够藉由前沿技术的发展从宏观群体走向微观个体,让跟踪每一个人的数据成为了可能,从而让研究“人性”成为了可能。而对于教育研究者来说,我们比任何时候都更接近发现真正的学生。

Ⅳ 大数据时代 论坛垃圾帖的危害有多大

垃圾帖的存在 跟大数据没什么沾边的关系
拿大数据当话题的讲课都扯淡
不是说有这么个词出来 什么事都沾的上去。。。

且不说垃圾帖
如果一件事对一个人意义重大 而这个人的朋友都在看论坛
只需要一个帖子,一贴而已 足以改变他的人生
无论帮他还是害他。。。
这是舆论的力量 扯不上什么大数据。。。

所以重点是受众群体 并不是垃圾的意义
一贴而已能算垃圾帖?
明显不是吧
但意义和影响存在
所以没事少听那些理论家空谈书本的伪讲师课堂
有害无利

Ⅳ 如何缓解大数据带来的尴尬

如何缓解大数据带来的尴尬
关于大数据,最近爆出的一个笑话:在电影业一次内部行业会议上,一位巨无霸级别的电影业发言人说:通过数据挖掘,我们发现不同观众的相关卖品偏好。比如《芳华》的观众比《战狼》观众消费了更多的热饮。这些都是之前我们不知道的,也是无法预测的。
上面这样一个基于两部影片的观影数据分析得出来的结论,看似客观正确,实则因为模型不完善(缺少观影季节的考量)等原因,而闹出笑话。
在近期,我们在给金融科技做盘点的时候,就发现大数据自身就是一个“尴尬”。我们找遍新闻,也没有发现这个词有什么特别值得说道的地方。只能靠着一点时政资料凑齐了这个关键词的盘点。
2017年,大数据如此重要,却又如此没有料。
大数据模型不完善,是因为根基不牢大数据一直不温不火,和他的发展缺陷有很大的关系。虽然大家极力看好它,但未能迎来行业的爆发。
和一些做大数据的朋友聊天,他们甚至会很直白地吐槽自己家的数据模型。
“那些所谓的数据模型之类的鬼东西,你只需瞄上一眼,就能头疼一整天。模型里的数据巨大无比,线索逻辑纷繁复杂。很多数据看似很重要却极其无聊,对结果判断毫无意义,食之无味弃之可惜,鸡肋一般的存在。”
“说实在的,根本原因不在于技术的落后,而是整个行业的发展根基太浅,无法对数据的有效性进行勘误、归纳和合理解释。”
“粗略地说,合理的大数据架构是,数据模型完善,能根据特定领域做出全面合理的数据精简,去掉无关数据和干扰数据,梳理出一条合理的客观建议,并根据数据分析师的主观判断和勘误,再总结出合理的结论,对相关行业做出准确的预判。”
“现在呢?本来数据模型都存在这样和那样的漏洞,却还想着数据处理的完全自动化。”
“而完全依靠客观数据,完成所谓的人工智能演算,那都是扯淡的事儿。”
“刚才说的那个《芳华》和《战狼》的笑话其实就是一个看似客观,实则可笑的分析结论。”
“这是因为,大家一说到大数据,就太拿数据想当然了。如果只靠着这点意识去做消费金融领域的数据分析,肯定有很多投资人被坑得底儿朝天!”
“所以现在挣钱的还是那些靠着倒买倒卖用户资料的数据公司,一个数据包,加点水分,到处卖,收益无限。”
“不过,最近似乎也没那么容易整了,因为官方越查越严,有些所谓的大数据公司搞不动了,怕是要凉了。”
物联网或许是大数据公司的真正机会“除了行业经验的累积,还需要更多数据做线上支撑。”
“当然,并不是说数据越多越好,而是说,线上的数据越丰富,越有利于我们组织有效数据。”
“核心问题就在于,如何产生大量的有效数据。”
“有效数据,简单了说,就某个领域,比如,消费金融领域的某一个小细分的消费品的相关数据,在合理组合和解构之后,对行业发展做出合理预判,对投资人预期负责的数据。否则,数据越大,负担越重,越成不了事儿。”
积累经验到什么时候才算是个头呢?
“或许要等到物联网时代的真正到来。”
为什么?
“物联网可以让更多的消费金融数据和物流数据线上化,个人消费信用信息也将进一步线上化,数据的归集和处理将更加高效和全面。”
“不过,随着移动支付的快速发展,更多人的金融消费能力在线上就基本被呈现了出来,包括个人的消费习惯和个人征信信息都被线上化,而由此产生的物流信息、住房、贷款信息等都在逐步完成终极线上化,这些对大数据来说,都是极好的机会。”
“大数据行业机会很大,但大数据是一个不稳定的行业,因为一切的数据都归结到机器里,而机器由人来掌控,相关的操作风险完全看自己的风险意识和人品。行业随时爆发大规模风险,运气好只影响数据安全,运气不好,很企业和个人的信用会破产。这会给行业,甚至整个社会带来巨大的灾难。”
“因此,从业企业的相关准则需要进一步细化和规范,对人也需要有个职业操守方面的管制。”
什么样的人怎么用数据,其目的和效果都是不一样的。
这又和一个大数据相关的段子有点关系,正好段子开头,笑话结尾,也还算圆满。

Ⅵ 大数据营销方案该怎么做

1、淡化商业形象,与消费者进行对话,大数据时代是一个注重社交的网络时代,人们更愿意通过互联网进行沟通,企业应淡化商业形象,将自身置身于与消费者同样的环境,以消费者的角度去看待,与消费者进行更靠近的“对话”,才能更加了解消费者的想法和需求,才能制定更合适的大数据营销策略,展开更精准的营销活动。
2、在开发新产品时,企业应该参与到消费者对产品的讨论中,根据消费者的看法和实际需求完善产品,做好企业产品的规划,有了合适的产品才能让营销策略奠定好的基础。
3、在互联网和社交网络时代的环境下,企业要稳定的发展需要有稳定的客户群,并且有一定的增长稳速,企业可以通过合理的广告宣传、品牌效益等吸引消费者主动关注企业,然后制定更主动的大数据营销策略,积极开发新的用户群体,主动推销企业自身的产品和服务。

Ⅶ 如何看待携程大数据“杀熟”

携程又不消停了。最近,有网友质疑携程利用大数据手段“杀熟”,针对不同的手机、不同的用户采取不同的定价策略,导致出现“酒店同房不同价”等问题。也就是说,同样一个酒店房间,不同的人搜索出来的价格可能不一样。

实际上,携程作为平台的优势已经越来越小,不仅订酒店的价格优势丧失殆尽,而且平台服务内容越来越复杂,用户体验越来越差。我就不止一次碰到,在携程预定酒店,结果价格比酒店高的情形。在携程上预定酒店,往往还需要全款保证金,而实际上保证金并不是给酒店,而是进入携程账户,用户到酒店还要另外支付保证金。携程利用这个时间差,估计沉淀了不少资金,利用这笔资金可以做不少事情,却也可能存在一定的金融风险。这也是值得注意的地方。

所以,这里并不想指责携程是否真的利用大数据杀熟,而是这件事情提醒了消费者,这种可能性确实存在。同时,这也提醒携程加强自我反思,是否在产品设计中存在类似漏洞,是否存在产品过于复杂导致用户不买账的情况。当一个平台的用户粘性越来越差,哪怕再忠实的用户也可能转身离开。作为使用携程15年以上的用户,我现在都有这种考虑。

来源:钱江晚报

Ⅷ 程序员转行大数据是个明智的选择吗

程序员又被人们戏称为“程序猿”,虽然薪资不低却依然掩饰不住悲催的命运:加班、单身成了这一职业的代名词。而最重要的,是职业发展限制性较高,常常有程序员忧虑自己的职业只是一碗青春饭。而正在这时候,大数据时代来临了,程序员们仿佛看到了希望的曙光,想要投身大数据行业。那么,程序员转行大数据是个明智的选择吗?
除去个人因素,大数据的确具有十分强大的发展潜力。从国家政策到国内各大企业的重视程度,无一不在为大数据时代的腾飞积蓄着力量。而且,不同于传统的IT行业,大数据行业其实更像是一个工具,也可以说是各行各业的一个神器。它的应用范围十分广泛,几乎360行,行行都能利用大数据分享到不小的红利。大数据技术能够精准地引导企业进行企业决策,把企业从传统的“凭经验吃饭”的套路中解脱出来。从此以后,再也没人说“嘴上无毛,办事不牢”了,经验代表过去,而大数据代表着未来。大数据工程师经过多年的历练,说是企业的“军师”也不为过。而广泛的行业范畴更为大数据专业人才提供了无限的可能。可以说,大数据给了人们一个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无限的发展可能。而相比之下,程序员的发展空间就会显得局促很多。其实,任何行业都不是一味的黯淡无光和一味的前途无量。还是需要看个人的喜好和专长。如果你对大数据感兴趣,欢迎来报名光环大数据培训班,相信你会有一个美好的将来!

Ⅸ 大数据指的是什么

大数据,IT行业术语,是指无法在一定时间范围内用常规软件工具进行捕捉内、管理和处理容的数据集合,是需要新处理模式才能具有更强的决策力、洞察发现力和流程优化能力的海量、高增长率和多样化的信息资产。

在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及肯尼斯·库克耶编写的《大数据时代》中大数据指不用随机分析法(抽样调查)这样捷径,而采用所有数据进行分析处理。

大数据的5V特点(IBM提出):Volume(大量)、Velocity(高速)、Variety(多样)、Value(低价值密度)、Veracity(真实性)。

(9)大数据论淡扩展阅读:

大数据包括结构化、半结构化和非结构化数据,非结构化数据越来越成为数据的主要部分。

据IDC的调查报告显示:企业中80%的数据都是非结构化数据,这些数据每年都按指数增长60%。

大数据就是互联网发展到现今阶段的一种表象或特征而已,没有必要神话它或对它保持敬畏之心,在以云计算为代表的技术创新大幕的衬托下,这些原本看起来很难收集和使用的数据开始容易被利用起来了。

Ⅹ 大数据分析培训哪个机构好

在众多大数据分析培训机构中,推荐上海尚学堂,下面介绍上海尚学堂大数据分析培训机构中脱颖而出的优势:


1、上海尚学堂2006年2月16日成立,14年风雨兼程,尚学堂早已桃李满天下,数十万参与培训的学员如今已然奋战在IT行业第一线。现旗下业务覆盖:JAVA开发技术培训、让人人享有高品质教育高级架构师培训、大数据云计算培训、人工智能python培训、Web前端培训。现有校区遍布全国,上海、北京。


2、上海尚学堂在成都、 太原等拥有14个校区。公司以助力学员跨入IT领域,为IT人才提供就业服务为宗旨,打造高端复合型人才。师资实战团队高达240人,学员遍布全球海内外,受益千万学员。至今就业合作企业数量已达1000+,让人人享有高品质教育同时,为中国的IT人才全力护航。推出线上视频,下载量累积破2.3亿次。



5、并推出软考、Adobe认证、PMP认证、红帽RHCE认证课程,教学大纲紧跟企业需求,并推出软考、Adobe认证、PMP认证、红帽RHCE认证课程,让人人享有高品质教育同时,为中国的IT人才全力护航。拥有全国一体化就业保障服务,成为学员信赖的IT职业教育品牌。拥有全国一体化就业保障服务,成为学员信赖的IT职业教育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