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數據時代,我們該如何保護自己的隱私

談到隱私保護的問題,我們首先要明確什麼是隱私。從法理角度來講,隱私是已經發生了的符合道德規范和正當的而又不能或不願示人事或物、情感活動等。除卻我們的私人賬號和密碼,瀏覽記錄、聊天記錄甚至購物記錄都是隱私范疇之內。具體而言,保護用戶隱私安全應該從幾個方面下手:
首先,隱私保護要將隱私知情權,決定權交還給用戶本人。絕大多數互聯網應用將用戶使用權和隱私獲取強行綁定在一起,不同意隱私條款就不能使用應用,堪比「霸王條款」。要知道對很多功能來說,隱私數據只是可有可無的角色。
第二,不能將隱私保護建立在道德自律基礎上。隱私保護需要的是可靠手段,如法律、程序等等,需要利用強制力保護隱私,而不能僅僅依靠信用和道德。隱私就是「錢」,用信用道德去約束利益誘惑顯然並不是明智之選,強制力管理隱私的效率明顯會更高。
第三,要找到安全、可靠且高效的途徑利用隱私數據。解決隱私問題並非毫無辦法,受益於密碼學的發展,隱私數據可以通過密碼學的加密手段避免泄露,目前市面上已經涌現出不少針對隱私安全的解決方案,如鏈飛科技推出的隱私數據存儲應用WingChainDB和針對隱私數據多方協作的WingChainDX,都能夠實現隱私數據保護的功能。

⑵ 大數據時代下個人隱私是否受到保護

但是在Web2.0時代,面對如此眾多的社交和共享應用,我們的這一權利慢慢地被消磨掉了。事實上,一些專家認為,這一權利已經丟失了。我們看到了一些嚴重的事實:無論是大眾還是個人都可以通過一系列的做法跟蹤我們的行跡、習慣和選擇。然而在大數據時代即將來臨的今天,我們如何去保護我們的個人隱私安全,又是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 數據安全往往涉及到很多隱私,數據被誰掌握,怎樣能夠保證安全,是我們一直比較困惑的問題,這一問題在大數據時代下又再一次被放大。在信息爆炸的信息化社會,保護隱私安全不僅僅是我們所談到的大數據或者技術或者個人的單獨行為,它是整個社會行為。所有東西都不可能通過單一的技術手段解決,它可能通過法律手段還有道德建設。現在很多數據涌來,一時間我們面臨的數據非常多,這時候相關規則,立法甚至道德宣講或者體系建立都要跟得上。工具沒有好壞,看用在誰的手上。如果因為控制不好,就會很泛濫。這是取決於我們的手段,取決於我們對於建設的投入和關注。 英特爾(中國)有限公司產品市場經理亢海峰在訪談中 英特爾(中國)有限公司產品市場經理亢海峰在訪談中指出,隱私的問題不是大數據時代帶來的,在沒有大數據時代的時候,我們就已經有很多隱私的問題,左鄰右舍,正常來講每個人回到家裡希望把門關上,窗簾拉上,大家不願意分享。這些一直有,只不過是到大數據時代,自媒體發布多了,這種情況下,解決方法有兩點,一個是技術手段一個是我們自己本身,如果你不願意這個東西泄露,我們盡量少發布這樣的信息。當然有一些信息已發布出去的,而且其中有一些不和諧因素,想要控制這些方面的問題這就要通過立法實現。現在有人提出相應的立法,這個是體制和法律配套過程。 大數據實際上就是一種工具,而並不是一種專為竊取隱私而發展形成的泄密途徑。既然是工具,那關鍵看工具用在什麼地方,掌握在誰手裡,就像槍一樣,在人民軍隊就保衛人民。關鍵是看怎麼利用這個東西,去做什麼事情。當然在這個過程中,企業本身也必須要考慮到,怎樣保護用戶的隱私,這一直都是大數據在應用過程中不斷在探索的一件事情。在安全的前提下,實現數據分享,真正創造數據價值,這才是大數據真正的目的。

⑶ 大數據時代,差分隱私可以很好的解決用戶隱私問題嗎

今天,數據成為一種寶貴資產,無數企業都在爭先恐後地收集用戶信息。一方面,用戶信息能夠為企業帶來價值,讓企業可進行商業分析,改進產品和業務,但是另一方面,企業也會造成用戶信息的泄露,危害用戶個人隱私。

如果既可以讓企業合理適度地收集用戶信息,又不至於泄露個人隱私,不僅成為今天許多企業面臨的難題,也影響著大數據行業的發展。

而名為Nemo的知乎網友則指出「差分隱私」的弱點:由於對於背景知識的假設過於強,需要在查詢結果中加入大量的隨機化,導致數據的可用性急劇下降。特別對於那些復雜的查詢,有時候隨機化結果幾乎掩蓋了真實結果。這也是導致目前應用不多的一個原因。

簡言之,對某些企業來說,差分隱私的實用性不高,原因在於它們無法從使用了差分隱私的數據中獲得更加有價值的信息。

⑷ 大數據時代個人隱私數據如何保護

無論是個人下載app、注冊個人賬戶,還是公司用的軟體產品、數據雲,盡可能選擇大公司的,有一定品牌保證的。
比如騰訊系、阿里系、網路系的產品,盡量避免使用不知名公司的軟體產品。

⑸ 大數據時代如何保護個人隱私

列印文章發送給好友分享按鈕0[提要] 隱私是我們最基本也是最神聖的一種權利。在大數據時代即將來臨的今天,我們如何去保護我們的個人隱私安全,又是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大數據實際上就是一種工具,而並不是一種專為竊取隱私而發展形成的泄密途徑。 隱私是我們最基本也是最神聖的一種權利。但是在Web2.0時代,面對如此眾多的社交和共享應用,我們的這一權利慢慢地被消磨掉了。事實上,一些專家認為,這一權利已經丟失了。我們看到了一些嚴重的事實:無論是大眾還是個人都可以通過一系列的做法跟蹤我們的行跡、習慣和選擇。然而在大數據時代即將來臨的今天,我們如何去保護我們的個人隱私安全,又是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 數據安全往往涉及到很多隱私,數據被誰掌握,怎樣能夠保證安全,是我們一直比較困惑的問題,這一問題在大數據時代下又再一次被放大。在信息爆炸的信息化社會,保護隱私安全不僅僅是我們所談到的大數據或者技術或者個人的單獨行為,它是整個社會行為。所有東西都不可能通過單一的技術手段解決,它可能通過法律手段還有道德建設。現在很多數據涌來,一時間我們面臨的數據非常多,這時候相關規則,立法甚至道德宣講或者體系建立都要跟得上。工具沒有好壞,看用在誰的手上。如果因為控制不好,就會很泛濫。這是取決於我們的手段,取決於我們對於建設的投入和關注。英特爾(中國)有限公司產品市場經理亢海峰在訪談中 英特爾(中國)有限公司產品市場經理亢海峰在訪談中指出,隱私的問題不是大數據時代帶來的,在沒有大數據時代的時候,我們就已經有很多隱私的問題,左鄰右舍,正常來講每個人回到家裡希望把門關上,窗簾拉上,大家不願意分享。這些一直有,只不過是到大數據時代,自媒體發布多了,這種情況下,解決方法有兩點,一個是技術手段一個是我們自己本身,如果你不願意這個東西泄露,我們盡量少發布這樣的信息。當然有一些信息已發布出去的,而且其中有一些不和諧因素,想要控制這些方面的問題這就要通過立法實現。現在有人提出相應的立法,這個是體制和法律配套過程。 大數據實際上就是一種工具,而並不是一種專為竊取隱私而發展形成的泄密途徑。既然是工具,那關鍵看工具用在什麼地方,掌握在誰手裡,就像槍一樣,在人民軍隊就保衛人民。關鍵是看怎麼利用這個東西,去做什麼事情。當然在這個過程中,企業本身也必須要考慮到,怎樣保護用戶的隱私,這一直都是大數據在應用過程中不斷在探索的一件事情。在安全的前提下,實現數據分享,真正創造數據價值,這才是大數據真正的目的。

⑹ 大數據時代如何保護自己的隱私

隨著大數據時代的來臨,個人隱私信息的確時刻面臨著被泄露的風險,但光憑我們一已之力也是不行的。還得國民、企業、國家三方面結合起來,才能建立起一個安全的網路環境。

1.提高網路安全防範意識: 國民網路安全防範意識薄弱,是信息安全不斷受威脅的重要原因。目前,網民雖有一定的認知網路安全知識,但卻沒能將其有效轉化為安全防範意識,更少落實在網路行為上。以在中國普及程度極高的安卓手機為例,大量安卓應用在安裝前都要求讀取用戶的位置、簡訊等隱私,如不同意授權,則無法安裝。對於很多用戶而言,明明知道這些軟體並沒有必要知道這些隱私,且本意不想泄露隱私,但由於懷有僥幸心理,仍然同意軟體讀取自己的隱私。

2. 部署網路安全管理設備:隨著數據不斷的增加,也將企業置於更大的數據泄露風險當中。就在過去的半年裡發生了多起極其嚴重的安全事件,例如OpenSSL出現「心臟出血」安全漏洞、eBay數據大泄漏、GnuTLS的協議漏洞等。目前,已有一些企業部門開始使用安全基線和網路安全管理設備,如UniNAC網路准入控制、UniAccess終端安全管理等設備,用以及時檢測與發現網路中的各種異常行為和安全威脅,從而採取相應的安全措施。據Gartner公司預測,2016年40%的企業(以銀行、保險、醫葯、電信、金融和國防等行業為主)將積極地對至少10TB數據進行分析,以找出潛在的安全危險。

3. 國家應運用媒體、教育的方式提高廣大網民的網路安全防範意識,再者國家應加快完善我國網路立法制度。法治是解決安全問題的制勝法寶。信息安全爭分奪秒,除了國家層面要推動制定國際信息安全規則,最大限度阻止信息侵害行為外。還應梳理信息化地方性法規規章、制度規范以及政策措施,清理或調整與網路安全相悖的做法。推進依法行政,把信息化建設全面納入法制軌道,嚴格實行網路產品安全審查制度,防堵安全漏洞。市場經濟也是法治經濟,要充分利用法治力量,推動信息經濟健康快速發展。

⑺ 大數據時代,隱私怎麼辦

大數據抄(big data),就是指種類多、流量大、容量大、價值高、處理和分析速度快的真實數據匯聚的產物。大數據在合理時間內達到擷取、管理、處理、並整理成為幫助企業經營決策更積極目的的資訊。它本身的數據取決於微小的元數據,但是他匯聚之後,呈現的是一種預警預測趨勢,並不關心個人的隱私信息是如何,只整合處理後的分析結果並實現預測。

⑻ 大數據時代,個人隱私丟哪兒了

但是在.0時代,面對如此眾多的社交和共享應用,我們的這一權利慢慢地被消磨掉了。事實上,一些專家認為,這一權利已經丟失了。我們看到了一些嚴重的事實:無論是大眾還是個人都可以通過一系列的做法跟蹤我們的行跡、習慣和選擇。然而在大數據時代即將來臨的今天,我們如何去保護我們的個人隱私安全,又是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 數據安全往往涉及到很多隱私,數據被誰掌握,怎樣能夠保證安全,是我們一直比較困惑的問題,這一問題在大數據時代下又再一次被放大。在信息爆炸的信息化社會,保護隱私安全不僅僅是我們所談到的大數據或者技術或者個人的單獨行為,它是整個社會行為。所有東西都不可能通過單一的技術手段解決,它可能通過法律手段還有道德建設。現在很多數據涌來,一時間我們面臨的數據非常多,這時候相關規則,立法甚至道德宣講或者體系建立都要跟得上。工具沒有好壞,看用在誰的手上。如果因為控制不好,就會很泛濫。這是取決於我們的手段,取決於我們對於建設的投入和關注。 英特爾(中國)有限公司產品市場經理亢海峰在訪談中 英特爾(中國)有限公司產品市場經理亢海峰在訪談中指出,隱私的問題不是大數據時代帶來的,在沒有大數據時代的時候,我們就已經有很多隱私的問題,左鄰右舍,正常來講每個人回到家裡希望把門關上,窗簾拉上,大家不願意分享。這些一直有,只不過是到大數據時代,自媒體發布多了,這種情況下,解決方法有兩點,一個是技術手段一個是我們自己本身,如果你不願意這個東西泄露,我們盡量少發布這樣的信息。當然有一些信息已發布出去的,而且其中有一些不和諧因素,想要控制這些方面的問題這就要通過立法實現。現在有人提出相應的立法,這個是體制和法律配套過程。 大數據實際上就是一種工具,而並不是一種專為竊取隱私而發展形成的泄密途徑。既然是工具,那關鍵看工具用在什麼地方,掌握在誰手裡,就像槍一樣,在人民軍隊就保衛人民。關鍵是看怎麼利用這個東西,去做什麼事情。當然在這個過程中,企業本身也必須要考慮到,怎樣保護用戶的隱私,這一直都是大數據在應用過程中不斷在探索的一件事情。在安全的前提下,實現數據分享,真正創造數據價值,這才是大數據真正的目的。

⑼ 大數據時代如何保護手機中的個人隱私

大數據時代如何保護手機中的個人隱私

大數據時代如何保護手機中的個人隱私,在幾乎智能手機人手一台的今天,大家在享受智能手機帶來便利的同時也遭受著個人隱私被泄露的危險。今天筆者,就來好好說說,如何保護手機中的個人隱私,提高自我防護意識迫在眉睫。
在網路化辦公和大數據時代,不論你上不上網,有關你的各方面信息都被分散存儲在互聯網中。由於便攜性和功能的擴展,手機逐漸取代了電腦的部分功能。隨之而來的問題是大量照片、視頻、音樂、文檔、軟體等需要空間來存儲。如果你是一位名人,或是一個愛「秀」的年輕人,那麼你的很多信息,只要簡單搜索就能獲得。 為證明這一點,筆者選擇了一位女演員進行搜索。只是根據其所扮演角色就能立即搜到姓名。輸入姓名再搜索,這位女演員的出生年月、身高、體重、血型、感情生活、老公姓名及情況、女兒名字及出生時體重等信息一覽無余。 隨後通過微博搜索,又找到這位演員的微博及其經紀人的手機號碼。微博上有這位演員未來幾天的行程;而只要撥通經紀人的電話,或許就能聯繫到演員本人。 網路搜索和即時通訊工具在提供方便的同時,極有可能帶來個人隱私泄露的風險。 提高自我防護意識第一步:對於迷戀在網路上秀「幸福」的用戶,建議如在注冊相關社交平台或論壇時,盡量避免填寫重要真實信息。在微博、QQ等社交平台發布即時信息時,注意不要暴露家庭成員信息和所處位置信息等。 手機要實現多樣化的功能,必須藉助於各種軟體。但安裝軟體時,就會被索要隱私許可權。哪些許可權是需要的&;哪些是不需要的&;一般用戶很少考慮。 筆者查詢發現,一位iPhone手機用戶,安裝了25個應用程序。其中要求「定位服務」許可權的有11個;要求「通訊錄」許可權的有7個;要求「照片」許可權的有11個;要求「麥克風」許可權的有5項;要求「相機」許可權的有5項。由此可見,手機軟體對隱私許可權的依賴和需求有多高。 安卓手機的系統是開放式的,各種軟體對隱私及敏感許可權的要求更高。筆者查詢一位同事的安卓手機發現,該手機總共安裝應用軟體60款。其中對隱私及敏感許可權的要求如下:發送簡訊9款;獲取簡訊內容15款;獲取聯系人20款;獲取通話記錄20款;定位手機29款;獲取手機識別碼46款。 一些軟體過分的許可權要求,很可能為個人隱私及敏感信息的泄露埋下隱患。如果所安裝的軟體隱藏有木馬病毒,那就相當於後門洞開,包括語音通話內容、簡訊內容、即時通訊內容、手機銀行賬號等一切信息,都可能被手機中藏著的「內奸」全部告知程序提前設定的接收方。 提高自我防護意識第二步:一定要安裝使用正規來源的手機軟體,來源不明的不要安裝使用。 朋友借自己手機打個電話,或者聚會時朋友借自己手機玩玩。這種情況很常見,可是自己手機中的隱私信息(照片、圖片、視頻、個人文檔等)不想被朋友看到,又不能不藉手機給朋友,會很尷尬。是朋友還好,如果只是泛泛之交,那就更加憂慮。真是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 個人的手機信息隱私很重要!如何才能保護用戶每個人手機的隱私&;解決別人看自己手機引起的隱私暴露,這時候你需要一部好的手機! 提高自我防護意識第三步:選擇保護個人隱私程度較高的手機,例如筆者正在使用的veaka手機。 筆者使用的這款veaka手機 ONLYU型號,在菜單里設置了「我的空間」功能,足以保護用戶的私密信息。「我的空間」可以存放手機里所有格式的文件,包括各種私密簡訊、照片、視頻、密碼文本、聯系人等。把最隱私的信息放進「我的空間」,同時設置兩個密碼,一個真實密碼,一個偽密碼。朋友藉手機要密碼看「我的空間」時,告訴朋友偽密碼,朋友一樣可以打開「我的空間」功能,可是裡面沒有內容。只有自己使用真實密碼進入「我的空間」時才能夠看到裡面的內容。既避免了不藉手機的尷尬,也保護了自己的隱私。出去遊玩時,陌生人也不能偷窺到個人隱私。正所謂,有veaka ONLYU手機在手,真是倍覺更有安全感。 日常生活中,大家在網上資料注冊和發布信息時,盡量避免填寫重要真實信息,不暴露家庭成員信息和所處位置信息;安裝使用正規來源的手機軟體;選擇一款有個人隱私保護功能的手機。只要注意做好以上這幾點,就能夠極大地避免個人隱私泄露問題,在保護隱私的同時享受智能手機帶來的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