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人人自媒体的时代,个人自媒体要如何发展

趋势之一:内容专业化----更垂直、更长尾、更可信
首先是从业者更加专业化,草根为王的时代已经过去。未来随着国内传媒行业继续洗牌,预计将有更多传统媒体人投身于自媒体,他们将把更多新闻专业主义的规范注入到自媒体的内容生产中来。未来,类似高晓松的“晓说”、罗振宇的“罗辑思维”、王凯的“凯子曰”、迟宇宙的商业人物、秦朔的“秦朔的朋友圈”等专业化运作方式将成为头部自媒体内容的主流生产方式,并且不断塑造自媒体公信力,而那些主要靠文摘、资讯整合的生产方式注定会没落。
其次是内容生产更垂直。目前,从互联网金融、母婴到旅游,几乎每一个细分领域都已形成一批少数头部自媒体。未来,这些头部自媒体预计仍将保持内容的高度垂直,并在专业度上继续提升。相比以整合既有资讯、以搞笑逗乐为主、带有浓厚草根气息的自媒体,聚焦高质量原创性内容生产的自媒体将更容易获得资本注意,并赢得更高估值。
最后,内容开发更长尾。自媒体的内容生产还将进一步打通上下游产业链,类似餐饮老板内参这样,把上游供应商、下游餐饮实体店与用户全产业链打通的做法将得到更多同行的效仿和升级。此外,基于内容的周边产品开发也将更加活跃,比如关注二次元文化的自媒体将更多地进入到电商领域,关注情感问题的自媒体还有可能与线下心理咨询沙龙相互结合。
趋势之二:组织结构化----从个体户走向公司化
与第一代自媒体大都以个体户方式的生产内容相比,未来自媒体若想更为稳定地生产高质量内容,还需要搭建完整的团队,以机构化的方式运作,以便为后期的商业化提供各种组织接口,在组织形态上将朝公司化的方向转变,并且一些头部自媒体将加大从传统媒体引进人才的力度,以壮大其内容生产实力。
以视频类自媒体“二更”为例,该自媒体目前的运营团队已超过100人,在北京、上海、成都等多地设有分公司,已经接近一家传统新闻类周刊的人员规模。未来,除了少量头部自媒体继续保持个人化运作之外,绝大多数头部自媒体将朝公司化、机构化方向发展,在组织架构上将日益接近新媒体公司。
与此同时,一些从传统媒体也开始推出一些类似自媒体的账号,比如《人民日报(海外版)》的“侠客岛”,《北京青年报》的“团结湖参考”,都是传统媒体试图建立人格化、试水粉丝经济、与自媒体争夺用户的尝试。但是自媒体有别于传统媒体的优势在于,文本表达的更加自由、激励机制的完善。
可以预见,在人格化、粉丝经济的道路上,自媒体与传统媒体必将狭路相逢,而非渐行渐远。
趋势之三:投资常规化----更多优质自媒体将被投资
目前,在新媒体的阵营中,自媒体仍然处于较为弱势的地位,要想实现跨越式发展,离不开资本的介入。腾讯科技企鹅智酷调查表明,2015年自媒体对微信公众号的投入力度加大,2014年约53%的运营者对公众号进行投入,2015年这一比例上升到64%,且各个投资区间的投入都有所上升。这说明自媒体正经历着优胜劣汰的过程,且资本的投入在不断加大,只有投入资本、增强实力,才能实现长远发展。
分析已获投资的自媒体发现,具有以下两个特征的自媒体融资成功率更高。第一个特征是专业垂直,相比较而言,垂直自媒体更容易获得融资,最近半年,已经有12缸汽车、有车以后、车早茶、玩车教授等四家汽车类自媒体获得了融资。第二个特征是创始人有媒体高管经历,“一条”创始人徐沪生曾担任《外滩画报》执行主编、“新榜”的徐达内曾担任《东方早报》副总编、“罗辑思维”创始人罗振宇曾是央视《对话》制片人、“大象公会”创始人黄章晋曾担任《凤凰周刊》副主编、“商业人物”创始人迟宇宙曾任《中国经济周刊》主编等。从总体上看,投资界对自媒体仍然处于零星投资状态,其中由吴晓波牵头成立的狮享家新媒体基金表现最为活跃,多投资于垂直自媒体的第一名。
趋势之四:强化内容授权与平台自律
自媒体经历较长时间的野蛮生长,“侵权者生,不侵权者死”已经不再是主流自媒体团队的共识,随着司法、行政以及微信公众号等主流平台治理力度的强化,正版化与合规运营已经成为自媒体商业化的主旋律。自媒体由“野蛮”走向“文明”,既是互联网知识产权保护与内容治理的必然要求,也是自媒体持续发展与升级迭代的必然趋势。
新浪微博、今日头条等国内自媒体平台均不断建立完善其平台的侵权通知删除制度,强化了版权授权与利益分享机制,持续加强自媒体知识产权保护。另外,微信公众号平台于2015年1月公测上线“原创声明功能”,通过相似文本比对技术以及快速处理机制构建原创保护生态,推动自媒体内容保护由被动时代跨入主动时代。并且,微信还将其技术能力向外输送,帮助其他内容平台上的用户更便捷的向微信进行版权侵权投诉,知乎与豆瓣都相继开通微信公众号侵权投诉渠道,带动了自媒体知识产权生态的整体净化。同时,可以看到,更多的自媒体自发进行内容授权与付费转载,法律自媒体高杉LEGAL、法律读库、知产库等均建立了完善的内容授权付费机制,在平台自律方面起到良好的标杆作用。
未来,在新型互联网治理机制中,自媒体将更多地完成从传统的“治理受体”向“治理主体”角色的转变

B. 现在从事自媒体的人员越来越多,如何成为这一领域的顶尖人才

做自媒体我比较推荐在一些比较大的平台做,网友的质量还有引流会更好。选择一个好的平台的垂类,就是你成功的第一步。

第三,有持续的内容输出能力;

专栏,视频,直播,文章,语音,微头条,问答,不断稳定的输出内容,如果有一定的策划和创意能力就更好了;后期需要团队的配合才能完成。这一项是最核心的,要坚持下去,很多人不缺创业和创作能力,但坚持不到几个月,看到效果不明显就放弃了,自媒体运营,需要在有方法的基础上,坚持一年方有成效!

在申请完自媒体账号之后,就需要对你的专业领域以及个人信息做一个充分的考虑,并填写,切记不要因为一时兴起而选择那些和你我不相干的领域,否则后期会非常痛苦。

C. 大部分自媒体创作者一个月能赚多少钱

大部分自媒体创作者一个月能赚多少钱?
我是最早一批做今日头条的,2014年就开始了,2015年开始有了自己的第一笔收入。但是一直也没有想过靠它赚钱,而是把它当成是一种宣传工具了,后来发现有很多人运营自媒体,靠广告收入就能赚钱,觉得还是很厉害的。

我做今日媒体自媒体平台,一共才赚了几千块钱,每天都花很多的时间和精力来写文章,赚钱少的原因主要是选择的,方向不对,我做的主要是和茶叶相关的自媒体,中国喜欢茶叶的人虽然多,但是相对来说还是很小众的,这次媒体做得最好的,关注的粉丝数量也不过是1万多人,而别的自媒体粉丝数量则几万,甚至几十万,是完全无法比拟的。

而现在的广告是按照展示量来发钱的,这样一来,茶叶的展示量自然就会比较低,所以我对经济增长的自媒体也是一块钱一条,如果不区分得更细致一些,那么细分领域的专业,写作的人就会得不到重视,最后整个自媒体平台上面充斥着的,荆州市,娱乐八卦信息吧!

靠内容赚钱,最好的办法是做视频,所以自己也做了自己和茶叶相关的视频,都是自己拍摄自己剪辑的,效果不错,可是因为平时工作太忙了,就耽误了一段时间。如果坚持每一个视频都自己原创制作,效果应该是不错的,但是一个人做真的不容易,能做好的人的确是少数的,所以他们能赚钱也是应该的。

现在我运营的是企业号,目的肯定也是宣传企业信息为主的,不过头条号对广告很严格,不能留下任何的联系方式,不知道企业号如何动作,还在摸索。
我发现头条问答的流量真的很高,而且不限制每天回答问题的数量,是个很好的发文章的地方,可惜的就是不能获得收入。

D. 自媒体有哪些盈利模式

网络搜索新成博客,一个关注草根站长的自媒体博客

一、自媒体+广告

互联网最基础的盈利模式是先积累大量的流量,然后进行流量分发,分发的方式可以是类似于网络的竞价排名,也可以是CPC、CPM、CPA等付费形式的广
告,也可以通过用户的社交分享进行分发。移动互联网崛起之后,类似于网络这样的流量集中分发平台逐步被削弱,取而代之的是无数个“小中心”。自媒体便是其
中一种类型。

如果要问十个做自媒体的人如何盈利,9个会告诉你先积累海量粉丝,然后帮广告主写软文或者直接上硬广上banner。这种盈利方式在2015年得到了极大的释放。据社会化媒体广告投放平台微博易给出的数据,微博易
去年一年为自媒体提供了高达7亿元的意向订单金额,有的单个自媒体在微博易最高收益达548万元,其中近50个破百万,单个广告主总计最高投入1948万
元做社媒传播,最多选用了7000个自媒体为品牌发声。另外据传,某汽车厂商宣布明年将把60%的广告预算投放到新媒体。

相比于上千亿的网络广告市场,自媒体广告仍然是沧海一粟,但目前的数据仍足以让许多自媒体人兴奋不已。不过通过跟许多广告主聊天发现,除了那些牛逼哄哄的
大号以外(头条6位数,不准甲方改文案),大部分的自媒体号在广告市场当中仍处在弱势地位,收费方式甚至已经苛刻到了按销售转换付费。通过带参数的链接分
发,自媒体甚至变成了某种意义上的返利网。简单来说,广告主真正的意图仍然是导流,品牌层面的推广似乎还未轮到自媒体。

除了那些牛逼大号,自媒体广告的次级赢家应当是那些手里握着几十上百个号,号称有“矩阵”的人。举一个例子,有个心灵鸡汤号叫“悦读”,粉丝数190万,
单个来看,并不算什么,但是这个号背后的公司手里同时拥有20多个类似的账号,粉丝数加起来近1千万,靠着这个数据做背书,“悦读”的头条价格也达到了6
位数。

不过芷妹比较担心的是,在微信朋友圈广告门槛不断降低,各类智能化移动广告平台不断推出、新的移动流量巨头不断形成的时候,自媒体广告这种原始、手工、粗
糙的广告形式将面临巨大的挑战。更为艰难的是,在面对这一挑战的时候,自媒体并没有多少招数去应对,因为所有的技术开发都掌握在腾讯手中,自媒体很难通过
自主的技术开发实现高级的智能广告投放,更别说数字营销了。更为严重的是,手工作坊式的软文也将不断削弱自媒体本身的价值,目前微信文章不断低走的打开率
即是明证。

二、自媒体+付费阅读

有人说世界上最值钱的东西是知识,但是同时知识又最不值钱,互联网的诞生和“免费”精神
更是将知识的价值冲淡到了最低。在版权意识尤为薄弱的中国,愿意为知识付费的人少之又少。自媒体的崛起在为民众争取到更多话语空间的同时却又制造了巨量的
垃圾,这更加剧了知识或者说内容的贬值。

内容的贬值带来的最大后果就是自媒体人创作积极性的锐减,各大自媒体平台也意识到了这个
问题,于是在原创保护的基础上增加了各种激励机制。比如,微博在做长文打赏、视频打赏、微任务广告分成,今日头条在做“千人万元”计划,目前已签约179
个作者,今日头条给这些作者保底1万元收入。不过说到底,这些设置几乎都可归约为“打赏”,打赏的核心是“赏”,不是购买或者交易行为,打赏的动机当然可
能是觉得你写的真好,但也有可能是觉得你辛苦了,赏你点饭钱。总之,这种机制可以让自媒体人开心一阵,但无法持续地提高其积极性,因为当新鲜劲儿过了之
后,愿意打赏的人自然会锐减,免费意识仍然占据上风。

一个比较高级的形态是做付费阅读,这种模式比较挑领域,像财经这样专业性强,内容生产门
槛高且信息难以获取的领域比较容易推行。摩尔金融是一个典型的案例。摩尔金融上曾经有一篇名为《两会催生股票“风口”分析》的文章,定价188元,短短半
天,就有超过500人购买,收入超过10万元。也正是这样的机制,让很多雪球上的作者跑到了摩尔金融。

另外一个比较容易实现付费阅读的是深度报道或者非虚构写作,这类作品以其详实的调查、独到的分析能够吸引一部分高质量的读者群,读者付费的意愿也高于一般的内容。但是这样的内容一般的自媒体人几乎不可能写出来,往往是传统资深媒体人转型之后在做。

总体来看,自媒体要实现打赏不难,但难以为继,大部分都无法糊口,而付费阅读的模式对于大部分自媒体而言也不现实。归根到底,自媒体的内容仍不够专业、不够有深度。也许只有当垃圾信息已经烦得大家实在受不了的时候,真正有价值的知识才会被明码标价进行售卖。

三、自媒体+电商

媒体驱动型电商、社会化电商、社区化电商等等名词对于爱玩概念的国人而言并不新鲜。无论是《悦食中国》、《日食记》、《一条》这样小而美项目的崛起,还是阿里投资微博,自建来往这样的大手笔举措,将媒体、社交与电商结合似乎成了解决传统B2C获客成本不断高昂的有效途径

这种模式的基本逻辑是,通过高质量的内容吸引粉丝,然后再通过软文的方式出售自身产品。
与传统的B2C不同,媒体驱动型的电商并不直接卖东西或赤裸裸地玩促销,而是先洗脑让你形成黏性然后在不知不觉当中销售商品给你。传统电商很大程度上看到
的只是商品,背后的品牌、人、故事是隐性的,而媒体驱动型电商正好补上了这个短板,将人物和品牌放在了产品前面。以茶叶类的自媒体“茶人王心”为例。通过
持续不断地分享茶知识、茶道、生活方式,线下举办各类茶会吸引了众多爱茶、对生活有追求的粉丝,然后再输出有意思的软文推广自己的茶叶品牌——小茶婆婆,
茶人王心在死气沉沉的茶叶市场开辟了一条清新的道路。

不过需要指出的是,媒体驱动型的电商并不是你想做就能做的:


适合该模式的往往是那些低频高客单同时又非标准化的产品(艺术品、工艺品、需要品鉴的商品),比如大家趋之若鹜的《一条》,它卖的东西虽说算不上奢侈品,
但是也够得上轻奢了,主要消费人群还是那些吃喝不愁的贵妇或者硬撑小资的文艺青年。一般自媒体人很难承受这种长时间不出单的品类。相反,一般的高频快消品
如果用媒体思维来做,往往会死得很惨,因为做媒体、做内容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有这闲工夫还不如多跑跑渠道,多找人刷刷单。

❷媒体驱动型电商对内容的要求非常高。能够带来销售转化,甚至具有洗脑功能的内容绝不是单纯的心灵鸡汤或者搞搞笑、卖卖萌就能够了的(当然,不排除各种
low逼网红也能俘获大批15线小年青的心)。举个例子,《悦食中国》是一个标准的媒体驱动型电商,由美食家殳俏创办,他们最早开始做的内容是视频,单集
不超过10分钟,主讲一种地方性美食或者土特产,风格像高级版的《舌尖上的中国》。据其内部人士透露,这样的片子单集成本超过了50W,显然不是一般屌丝
玩得起的。但反过来看,这样的巨额投入带来的收益也是明显的,2014年,光是粽子一个品类的销售额就超过了千万。

总体来说,自媒体要想玩电商,首先得想想自己腰包里的钱够不够,因为在媒体阶段要耗费的资金并不是小数目,要知道《一人食》的创始人是富家千金,《日食
记》的姜老刀则自个儿就有影视工作室,如果没钱,能像《悦食中国》那样拿到花样年的投资也成。其次,自媒体还得想自己要做的品类是什么,这在很大程度上就
超出了自媒体的能力范畴。毕竟不管是媒体型电商还是情怀型电商,最终你都得卖东西,光是做代理呢你无法彰显你的高大上和文艺范儿,但是要自己开发呢又会碰
到各种琐碎的问题,复杂程度远远超过做媒体。

不过,媒体驱动型电商有一条思路仍值得尝试,就是做平台,通过内容攒够流量,然后分发给平台上的各种小而美的商家。目前来看,国外有Etsy、Bottica等巨头采用这种模式,销售各种手工作品、独立设计师作品,但国内仍然鲜见,有一两家也是死气沉沉。

一句话,自媒体要往媒体驱动型电商转,时机仍未成熟,或者说能做也只是小打小闹,很难成气候。毕竟国人的消费水平和购物习惯还停留在淘宝,低频高客单的商品还未成为主流。个性化的需求的确存在,但还极其分散,召集成本对于一个自媒体而言很难负荷。

四、自媒体+IP

自媒体的最高级盈利形态是IP化的运营。所谓IP,一定具有多平台、多内容、多媒体等特点,但同时又紧紧地围绕在一个核心品牌上,纷繁复杂的内容由一个统一的精神勾连起来。

从目前比较成功的IP型自媒体来看,主要有两类,一类叫做拯救不开心型,比如《万万没想到》、《屌丝男士》等,主要通过娱乐、恶搞给人带来快乐,技术含量
低,黏性不高,粉丝说不买账就不买账,比如最近万万大电影的折戟;一类叫精神鸦片型,罗辑思维、吴晓波读书会都是这样的代表,他们往往打着智力输出的旗
号,迎合的是那部分对成功学极其渴望的人。很大程度上,这种类型的自媒体是刘一秒等成功学大师的高级版。要知道,成功才是国人最大的需求,贩卖成功当然是
市场容量最大的一门生意。

这其中,罗辑思维无疑将自媒体做到了极致,也不断地拓宽了IP的范畴,从最早的脱口秀视频节目到后来社群打造、电商运营,罗辑思维以“有种、有趣、有料”
为核心思想,俘获了大量渴望成功者的心。自媒体要转换成为IP,创始人一定要具备某种魅力人格(卡里斯马型人格),能戳中粉丝的心。芷妹曾与罗振宇有过3
天的接触,发现他会将自己塑造成一个极端的自由主义者,喜欢用肯定语气讲话、喜欢把道理推到极端、喜欢挑战传统的思维、喜欢用极其形象化的语言来表述,当
然也喜欢与人争论。这样的结果是,许多判断力不强的人很容易上钩,很容易成为一个追随者。在这个意义上,罗辑思维这样的IP具有了某种类宗教的意味。社群
成员们把罗振宇当做神一般的人物,口中时常挂着“罗胖说过”这样的词汇。

如果你也具有这种潜力,你当然也有机会朝着IP的方向去努力,不过大部分人都会死在半路,因为对于受众而言,你不够有种、有趣、有料。所以,IP型的自媒体真的不是屌丝能玩的,屌丝顶多扮演“粉头”(粉丝的头)的角色。

E. 什么是自媒体人

很多人都认为,自媒体就是创作者自己经营媒体,属于个体行为。只要自己努力一点、辛苦一点、认真一点就会有收获,就会有钱进,就会很牛。其实,这是对自媒体的一种误解。

如果是自己经营媒体,你干嘛还要辛辛苦苦写文章,经过别人考核,才转正,才过新手期?不自己就转正自己?

如果自己经营媒体,为什么你的广告收入不是自己全部收入,而是分得微薄的一点?

如果是自己经营媒体,你的文章为什么要审核了才能发表,而不是直接发表?

如果是自己经营媒体,那你的媒体经营许可证在哪里?

别异想天开了,自媒体很好听,但不属于你,是属于取得经营媒体权的经营商,它是一个团队,一个非官方团队。

换一句话来说,以前只能官方办媒体,比如xx都市报、xx晚报、xx电视台等等,它们下面养了大批记者。

现在不是啦,现在私人也可以办媒体了,比如QQ、微信、腾讯、网络、优酷、今日头条等等,他们自己办媒体,他们自己经营媒体。

所以自媒体是与官办媒体相对而言的,已取得官方资格,具有经营自媒体的权利,并能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的私人媒体企业。

美国应该是自媒体最早的发源地,比如“时代周刊”,它自己经营,自己发言。

可能有人会问,那我们创作内容的属于什么?

小朋友,告诉你吧,你就相当于官办媒体的记者,唯一不同的是:记者有记者证,你没记者证。

说白了,你就是一个没有资质的撰稿人,写得好的,被授权为“原创作者”,给予你较高收入,写的差的,继续练笔。

另外,写得好,关键看主题能不能与时代合拍?是否传递正能量?否则一样被pass。这就是你的文章要审核的原因。

这就是自媒体!

F. 自媒体:自媒体人怎样应对被“骂”

自媒体时代是一个比传统媒体新闻更加自由的时代,大家可以在上面各抒己见,其中有些话语足以惊艳到一些老辈媒体人,但是相应的,也有着许多不好的言论足以刺激到忍耐力非常好的自媒体人。
而说到“骂”,中国是个极其讲究“骂人”艺术的国家。从北到南,有北方粗犷的“操”,南方温文尔雅的“娘希匹”,以及全国通行的“他妈的”。基本上,有别于老外动不动就“Fxxk”,我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总能将几个不相干的动词和名词,与你的家人和某器官联系在一起,极尽语言侮辱之能事,若是在这些词汇组合前加上时间定语修饰,比如:“XX十八代”,更是令人提神醒脑,茅塞顿开。
自媒体防骂,除了从受众和站位找解读和参考外。更重要的是,应当重视这两个“度”。
就速度而言,时事热点日新月异,对于资讯类的内容生产者,如何客观公正地跟上速度尤为重要。不过,客观公正永远是速度的限制阀。
记得去年某地区地震的乌龙事件,以及许多老艺术家的被辞世,都是媒体也好,自媒体也罢,在追求速度的时候,忘记了客观地审视。

如此不被骂,连笔者都感觉太假。
关于这个问题,“底线”和“上线”同样重要。即最没有态度的自媒体能做到什么地步,最有态度的自媒体能够做到什么程度?
底线应当是“合理的事实和细节“,事实和细节自然不必多谈,那个是所有媒体人的共同操守。
重点在于“合理”二字。
合理意味着不必苛求客观和真实。对于资源有限的自媒体来说,这也算是一个比较适宜的建议了。就好像知乎上面很多“以我有一个朋友”开头的故事,真实与否没有人会在意,合理就可以了。
因此做自媒体时也要记得一些茶UN沟通哦该媒体应有的规则——不要太过主观的去评价一件事情,任何事都有两面性,客观一点为好

G. 自媒体领域茶业怎么选

自媒体收益是点击广告计算的,阅读数越多,点击广告的几率就越大,收益就越高。目前比较火的领域:娱乐、汽车、科技、社会、情感、旅游,选择适合自己的领域就行。

H. 微信自媒体第一人肖森舟身价有多少

上面几个人说的来我不认同,自怎么说呢,就像有一个人说的,卖茶叶每年几百万,那十年下来也就几千万而已,再说这几年森舟早就不行了,08年,10年那两年,你搜索铁观音,前十名,起码好几个是森舟卖的,现在你搜搜看,早就不是他了,他卖的最火的也不再是铁观音,而是大红袍了,一个月的销量连一千份都没有,一个月能赚多少?他雇人进货都不要钱?他们店里的东西也远不如当年了。我前年买了一款满口香,早就不是十年前的味道了。
微商这玩意说是赚钱,可能也就是开始的一段时间赚钱,现在早就是微利时代了。
他这种人做实业的话,是肯定发不了大财的,估计千万的身家是有的,但是别说上亿,我估摸着连5千万都悬,毕竟他这种人开销也大呀。

I. 茶叶在自媒体平台属于什么领域

属于农产品领域

J. 中国著名自媒体人有哪些

当自媒体已经成为一股浪潮,任何看不惯的声影,都被这股浪潮打翻,甚至当初诸多猛踩自媒体的人,也逐步进入了自媒体的潮流里去,潮,只会向前涌,是不可逆的。互联网永远是在变化着的,所以当“网红”的声音起来后,不少自媒体人又给自己贴上了“网红”的标签,算是逼格更高一筹。然而,自媒体的价值就是在浪潮中逐渐沉淀下来,成为更多人关注的目标,而非永远随着浪潮滚来滚去。
中国著名自媒体人有:
『超先声』:运营者是王超,多年老记者,超先声的文字逼格比较高,做记者期间所积累的视野和知识度,让其文字具有要比普通自媒体人的高度高很多,记者的专业视野很重要。代表作有《2016传统媒体:求生本能的觉醒》、《从吴军《硅谷之谜》看中国互联网国际化路径》
『小道消息』:冯大辉运营的自媒体,业内自媒体大咖之一,个性超级独立,经常语出惊人,做技术出身的冯大辉写的东西很深,毕竟技术不是人人能动滴。代表作有《关于「阅读」和「信息获取」的错误认知》、《去了大公司就一定能学到很牛的技术么?》
『郭静的互联网圈』:郭静做自媒体的时间比较早,是2013年左右,自媒体刚起来,郭静的互联网圈渠道非常广,从PC端到移动端,多个渠道都能看到他的号,也是写原创的。代表作有《地图的世界,那么近那么远》、《网络视频:涅槃后的重生》。
『郝闻郝看』:名字略奇怪,不过郝智伟也是多年的老记者,在IT经理世界杂志多了七八年,电商、云计算、大数据、互联网金融方面的稿子写的特别深。代表作有《烤箱也“杀人”,智能体质“易黑”》、《IP“琅琊榜”,谁主沉浮?》
『科技不吐不快』:王利阳写自媒体的时间也较早,常住在浙江嘉善,离西塘古镇比较近,越是安静的地方,写稿子越是抛离了浮躁,其专注的主要是社区O2O和电商。
『俊世太保』:虎嗅2016年年度作者,网络百家、虎嗅、钛媒体、艾瑞网等科技媒体专栏作者,腾讯科技2015年度百强自媒体,今日头条早期员工,逐鹿网联合创始人,读者覆盖人群1000万,主要关注TMT、Fintech、游戏等领域。
『caoz的梦呓』:技术大牛曹政的自媒体,算是和冯大辉起名,科技方面的心灵鸡汤写的非常赞,很多互联网创业者都视其为珍宝。
『黑马良驹』:张俊良童鞋是比较早就开始专注社会化营销了,经常在各种大会上都能看到他的分享,所以有关营销方面的知识,看黑马良驹就没错。
『ItTalks』:运营者是魏武挥,比冯大辉还要有个性,身兼多职,上海交大的教授,某基金的合伙人,同时也是某知名企业的顾问,文字而功底超级超级强。